“空中生产线”长出高效与绿色:赛福电气“工业上楼”探秘
在芦溪县的一座现代化厂房里,生产过程不是“铺”开的,而是“立”起来的。电瓷绝缘子的生产流程,正沿着楼梯“向上生长”。用4个月时间建成投产的江西赛福电气有限公司,通过独特的“工业上楼”模式,在有限的土地上“叠”出了40%的额外空间,更“叠”出了生产效率与绿色发展的新高度。

传统电瓷工厂通常采用单层平面布局,生产线绵延,占地面积大。而赛福电气却选择向“立体空间”要效益。记者看到,原料处理、成型、干燥、上釉等不同生产环节,被科学地分布在2层的空间里,物料通过提升装置在楼层间精准流转。
“别人建厂是‘摊大饼’,我们是‘盖高楼’。”企业负责人形象地比喻道,通过垂直分布,赛福电气的土地利用率提高了40%。这不仅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当下意义重大,更关键的是,它彻底优化了生产流程。原本需要长距离转运的半成品,现在可能只是“上下楼”的距离,极大地减少了物料搬运耗时和损耗。
“工业上楼”不仅是空间的简单叠加,更是热能循环的智慧设计。绝缘子生产中的半成品烧成环节会产生大量余热,在平面布局中,这些热量往往直接散失,而在赛福的立体布局中,一套配套的热能回收系统被巧妙植入。
企业负责人介绍道:“高楼层高能耗设备(窑炉)产生的余热,可以回收,供低楼层中低能耗设备(胚体烘干房)使用,这套系统让我们的生产能耗降低了15%以上。”热能在楼层间自然流动、循环利用,使整座厂房成为一个高效的有机体,真正实现了绿色、低碳制造。
空间的纵向延伸,离不开管理模式的数字化升级。赛福电气引入的云管控智慧平台,为“立体工厂”装上了“智慧大脑”,生产数据在不同楼层设备间实时采集、上传云端,实现了全局监控和精准调度。
“数字化系统让‘上下楼’的协同效率更高。”负责人表示,“数据实时分析、质量自动检测,让每层的生产状态都一目了然。生产效率因此大幅提升20%,产品质量稳定性也提高了10%。”数字化让垂直分布的生产线不再是孤立的环节,而是融为了一个智能整体。
通过数字化手段,赛福电气实现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双提升,2025年上半年实现产值近3000万元,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3亿元。

企业快跑离不开政府助跑。近年来,芦溪县积极推动电瓷新材料产业数字化转型,落实省市扶持政策,通过数字化诊所服务体系,支持本地及外地服务商参与企业数字化改造,提供全方位服务,助力企业申报小灯塔数字工厂。截至目前,127家企业完成入企诊断,67家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赛福电气“工业上楼”带来的不仅是空间的重构,更是发展理念的升级。土地“立”起来用,能耗“循环”起来降,数据“贯通”起来管——这座“向上生长”的工厂,生动诠释了何为“向空间要效益”。
(编辑:李锡念)
来源:芦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