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教育再加码!学前免费时代开启 家长省心更安心
“如果可以免除一年的保教费呢,对我们家来说,真的能节省一笔不小的支出!” 湘东镇河洲村村民李佳玉的这句话,道出了无数幼儿家长的心声。
近日,国家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重磅政策,犹如一股暖流,注入万千家庭。在湘东区,这项政策不仅被视为缓解育儿焦虑、减轻经济负担的“及时雨”,更是区委、区政府推动“生得起、养得好”、提升区域吸引力、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一步。政策落地,湘东准备得如何?家长又有哪些期待?让我们一起走进湘东。
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的免费学前教育信号,直指育儿成本痛点。在典型的山区县区湘东,幼儿教育支出曾让不少家庭感到压力山大,甚至成为“不敢生”的重要因素。“像我们孩子上幼儿园,每个月的保教费就要500多元,一年下来也要四五千块钱。”村民李佳玉的账本,清晰反映了这笔支出对普通家庭,尤其是山区家庭的分量。免费政策的逐步推行,将直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和育儿压力,让“生养”少一份顾虑,多一份从容。
记者调查发现,政策预期已悄然提振部分家庭的生育意愿。降低的学前教育支出,成为实实在在的“生育友好”举措,助力构建“生得起、养得好”的社会环境。免费学前教育非一日之功,需要坚实的公共服务基础和持续的投入保障。令人欣喜的是,区委、区政府早已将学前教育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持续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为政策落地做足了准备。
目前,全区已建成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拥有12所乡镇中心园、33个村级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及服务点。适龄儿童入园率高达96.8%,超61%的幼儿在公办园就读,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已达100%!这为免费政策提供了坚实的承接基础。近五年来,全区累计投入学前教育财政资金高达3.2亿元!仅今年,就新增投入3200万元推进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新增学位450个。秋季学期公办在园幼儿占比预计超70%,全年提升10个百分点。创新运用“紧密型”集团化办学模式,构建起11个镇村一体化办园共同体,有效盘活资源,提升整体办园水平,让公益普惠的阳光普照每个角落。目标是到2025年底,省标准化幼儿园占比达到89.7%。
免费保教费是第一步,家长们还有更多期盼。荷尧镇横江村村民杜娇的愿望颇具代表性:“希望将来还可以减免伙食费、校车费,减轻我们农村家庭的负担。同时也希望农村幼儿园也能进一步提高保教质量,增加学位,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让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面对免费后可能出现的“入园潮”和质量担忧,区委、区政府早有预案,目标明确,不仅要让孩子“有园上”,更要“上好园”!区政府副区长周菁详细阐述了湘东的“组合拳”:强师资,“定向培训+动态补充”模式保障师资力量,投入50万元组织教师培训,提升专业能力。实行合同制幼师职称聘任制和薪级工资制,提高绩效工资,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与幸福感。提质量,完善构建“三维督导”工作体系,为薄弱园所量身定制“一对一”帮扶方案。对民办园实施分类监管,确保整体质量。优硬件,今年计划投入1200万元扩充公办园学位、改善办园条件;投入260余万元为普惠园增添教育活动类设备。重内涵,深化集团化管理,组织区本课程汇编,提升课程研发能力。
湘东区中心幼儿园园长周华英的规划,代表了基层园所如何将政策红利转化为教育品质的提升:精研教学,增加专业培训投入,深化教研,重点提升游戏化教学、观察评价和个性化引导能力;结合本地文化、园所特色及幼儿兴趣,开发园本游戏课程,打造特色体育游戏课程;实施精细管理,提升后勤、安全管理精细化水平;深化家园社共育,开展高质量家长活动,形成育人合力。努力实现“将政策的红利切实转化为教育内涵的全面提升,让每个孩子享受到更优质学前教育”的核心目标。
记者手记
国家免费学前教育的政策东风,吹拂湘东大地。区委、区政府以前瞻性的布局和持续大手笔的投入,不仅为政策落地铺平了道路,更致力于将“免费”升级为“优质”。从缓解经济压力提振生育意愿,到通过集团化办学、师资强化、硬件提升、内涵发展等多措并举保障教育公平与质量,湘东正努力书写一份让群众满意的答卷:让免费入园成为起点,让每一个湘东娃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有温度、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真正实现从“有园上”到“上好园”,从“保基本”迈向“创优质”。这,正是提高人口出生率、建设幸福湘东最坚实、最长远的基石。
(编辑:李锡念)
来源:湘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