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溪县聂启连:大山里的“代言人” 带着乡亲蹚出振兴路
大山深处,有这样一个身影:她踩着泥土走村串户,把村民的话记在本上、放在心上;她为修路跑断腿,为致富想破头,成了杂溪村人眼里最靠谱的“主心骨”。她,就是县人大代表、张佳坊乡杂溪村村委委员——聂启连。
村委会里的“学霸”:先练本领,再谈履职
“当代表,得先懂法、会办事,不然咋替老百姓说话?”这是聂启连常挂在嘴边的话。
村委会的办公桌前,她的“小本本”总记满密密麻麻的字——东家想修水渠,西家盼通网络,村民的每一句念叨,都成了她精准反映民意的“素材”。工作间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代表法》这些“硬书”被她翻得卷了边,遇到不懂的就追着同事问、上网查。
“学好法律,说话才有底气,提建议才能说到点子上。”她笑着说,眼里闪着认真的光。
啃下“拦路虎”:路通了,日子跟着“活”了
杂溪村藏在绿水青山里,可曾经,“路”是扎在村民心头的刺——弯弯曲曲的山路,出去一趟得颠簸大半天,再好的风景、再多的特产,也“走”不出去。
“路的事,得听大伙儿的。”聂启连挨家串户收集意见,老人说看病得人背,年轻人愁山货烂地里,她都仔细记下。整理民情成建议后,她联合其他代表奔走乡里、县里,反复说:“杂溪人盼路几代了,这路是咱村的出路!”
她的坚持打动了各方:乡干部勘察地形,县交通部门调研方案,村民主动腾地出工,无人叫苦。各方合力下,X804道路改造工程顺利启动,从勘测到施工,处处是攻坚身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X804道路改造完成那天,村里炸开了锅——外出时间缩短了,车能开进来了,游客也跟着多了。
聂启连没闲着:红色资源要挖,红军学校得保护;绿色生态要护,民宿得搞起来;古村风貌要留,“四融一共”示范点得建……为此,她和村里的同志一起跑项目、争资金,脚底板磨出了茧,可看着项目落地时村民们的笑脸,心里比谁都甜。
如今的杂溪村,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新修的路通到家门口,红军学校成了省级文保单位,10多户村民开起民宿,游客来了一拨又一拨。“国家森林乡村”的牌子一挂,村里人腰杆都挺得更直了。
村民心里的“热心肠”:有事找她,准能成
“聂代表,我家农家乐生意淡,你给支个招?”“聂姐,隔壁两家吵起来了,你去劝劝呗?”在杂溪村,谁有难处,第一个想到的准是聂启连。
村民李樱总说:“她是个热心人,身上仿佛有用不完的劲,经常帮我们农家乐出点子,想办法提高收入。哪家有急事难事,找聂代表准没错!”
调解纠纷、看望留守老人、帮农户对接销路……聂启连的脚步,总是追着村民的需求跑。“我是大家选出来的代表,就得把他们的事当自己的事。”她说,“看到路修好了,村子变美了,老百姓腰包鼓了,比啥都开心。”
从昔日的“穷山沟”到如今的“网红打卡地”,聂启连用脚丈量民情,用实干兑现承诺。在杂溪村的青山绿水间,她的身影还在忙碌——因为她知道,乡村振兴的路还长,而她,会带着乡亲们一步步走下去,越走越宽。
(编辑:李锡念)
来源:芦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