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东区:披绿生金风光好 废弃矿山焕新颜
萍乡以煤立市、因工兴市。这座“江南煤都”,曾因地下流淌的“黑色黄金”沸腾了百余年,上万名矿工在这里刨出“工业食粮”,支撑起长江以南最大煤炭供应基地的荣光,驱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但长期高强度矿产开采下,累积了沉重的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压力。
时过境迁,江西省萍乡市坚持践行“两山”理念,吹响了生态修复的“集结号”。近日,记者走进萍乡,漫见青山连绵间鹭鸟翻飞,山上果园飘香,山下村道整洁。
截至2025年7月底,萍乡市已完成废弃矿山修复销号面积4.06万亩,销号率75.75%,真正实现“披绿”又“生金”,生态账本上交出了亮眼答卷。
矿山披绿成“沃土” 生态富民结硕果
位于萍乡市湘东区腊市镇的乌岗村,原属采煤区,素有“乌金村”之名,四周青山环绕。这里冬瓜槽的煤炭开采,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极负盛名,遗留下了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当地大力推进湘东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当地超300家煤窑陆续关停,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当无人机航拍视角掠过,如今的乌岗村白墙黛瓦、干净整洁,溪水倒映着屋影美如画卷
“到处都是植被绿化,环境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乌岗村村民糜某回忆起往昔感慨道,“日子越过越好了,大家伙儿都回来发展了。”
如今,记者步入乌岗村,路不再是坑洼不平,天空不再是尘土飞扬,水泥路、沥青路四通八达,楼房窗明几净,翠绿掩映四周,山水田园围绕,满山葡萄柚金黄饱满,柑橘基地硕果盈枝。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后,绘就出一幅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崭新画卷
“矿山修复,不能一‘绿’了之,关键在激活沉睡资源,让村民口袋鼓起来。”湘东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总工程师强调。
说干就干,湘东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总规模达3845.17亩,总投资3.41亿元,采用“1+N”模式,1个生态修复总项目,内含N个子项目。2021年乌岗村流转土地1000余亩,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实现植被覆盖、田块优化、灌排齐全、道路通达、环境改善和农民增收。
志愿者们正在帮助果农采摘脐橙
腊市镇与下埠镇交界的山坡上,7.5万株脐橙和葡萄柚沿山排开,枝桠上硕果累累,1800亩乡村振兴产业融合示范园脐橙种植基地里,春日橙花簌簌,秋日果香漫山。“脐橙丰产期,产量可达500万斤,预计年收入可达3000万元,走出‘生态富民’的新路。”湘东区腊市镇党委书记黄新玲告诉记者说。
“基地确定好品种之后,就让我们放手去种,每年能收入有2.5万元。”腊市镇果农老李笑着说,“基地还配了冷链物流,确保运输畅通、供销稳定。”
一串串橙黄饱满的脐橙压弯枝头
“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简直身处花果山。”湘东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经理王志伟骄傲地说。煤矸石山变成花果山,矿渣遍布的废弃矿山从“千疮百孔”到“绿水青山”,如今种下的红薯、萝卜、豇豆等果蔬作物郁郁葱葱。
(编辑:李锡念)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