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导师下乡 当非遗渔鼓遇上短视频:萍乡经开区这场文化盛宴太 “圈粉”!
当指尖划过手机屏幕
的时尚韵律
遇上渔鼓板敲击出的
千年回响
会碰撞出怎样的
文化火花?
近日,经开区两位市级文化导师走进社区,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在居民间热闹上演——钟世勇导师带来的短视频制作课解码流量密码,萍乡渔鼓传承人吴向丽导师则用古老唱腔唱响新风尚,让社区居民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中,收获了满满的文化幸福感。
镜头里的 “新技能”
从 “瞎琢磨” 到 “专业范”
短视频是种时髦的娱乐载体,很多居民不仅爱看,也爱自己做着玩。在翠湖社区活动室,市级文化导师钟世勇结合当下热门案例,从策划创意、拍摄构图到后期剪辑,对短视频制作全流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这个美食视频在出锅瞬间,配上‘滋啦’的音效,点赞量至少翻三倍” ,“拍孙子玩滑梯时,蹲低镜头仰拍更显活力”,从黄金3秒开头如何抓眼球,到九宫格构图法让家常菜拍出高级感;从剪映软件的一键美颜,到直播间互动的话术技巧,针对居民们在日常拍摄制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钟世勇手把手传授实用技巧和实战策略。在频繁的互动中,很多居民表示收获满满,“以前在店里拍东西都是自己瞎琢磨,原来这里面还有这么多门道!”社区居民王女士在体验后深有感触地说,“今天的培训收获特别大,感觉解锁了新技能!”
鼓点里的 “老智慧”
非遗传承撞上移风易俗
玉湖社区的排练厅里,十几面渔鼓整齐排列,竹制鼓筒泛着温润光泽。“渔鼓又称‘道情’,最早是劝人向善的民间艺术,今天咱们就用它唱唱新时代的好风气!” 吴向丽手持三尺长的渔鼓板,手腕轻转便敲出 “咚咚锵” 的明快节奏。
讲解完渔鼓起源于唐代的历史、蒙皮选材的讲究,吴向丽一亮嗓便惊艳全场 ——“婚丧嫁娶莫攀比,勤俭节约是美德”,传统唱腔里嵌入的移风易俗唱词,配上她自创的 “颤音转板” 技巧,让居民们听得入了迷。28岁的小陈学得最认真,敲鼓的手指因用力而微微发红:“第一次接触这种乐器,感觉很有意思”。
互动教学环节更成了 “文明课堂”:吴向丽逐句教唱《垃圾分类渔鼓调》,纠正年轻人握鼓的手势;居民们围着她探讨如何把 “邻里互助” 编进唱词。“以前觉得非遗离我们很远,没想到还能用来劝大家做好事!” 年轻妈妈小林录下教学视频,打算发在社区群里。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经开区持续推进的文化导师下乡计划,正以这样鲜活的方式扎根基层。当短视频镜头对准渔鼓艺人的身影,当古老唱腔里唱出新时代的风尚,文化惠民不仅惠在技能,更育在人心——这大概就是文化扎根泥土后,最动人的生长模样。
(编辑:李锡念)
供稿:区党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