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登上栗县杨岐山主峰——张口狮子岭
再登杨岐山主峰——张口狮子岭
柳焕其
农历乙巳仲夏的一天上午,我应朋友之约,一行四人到杨岐山张口狮子岭观赏杨岐山美景。我们从上栗县城出发,驾车沿着319国道一路前行到杨岐黄泥坳。然后从黄泥坳处向左转,沿着Y579公路在山中穿行,经寿桃峰、过万沙窝,在盘山公路中蜿蜒盘旋约二、三十分钟路程,便来到张口狮子岭脚下。停车安排妥当后,我们便徒步向张口狮子岭方向走去,约摸行了十来分钟路程,便来到此行目的地——张口狮子岭。
来到这里,看到此地此景,我不由得浮想联翩。三十四年前,我来此处游览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时光仿佛回到了昨天。那时候,我在鸡冠山乡中学任教,听秋江人讲,张口狮子岭是杨岐山的主峰,也是杨岐山的最高峰,海拔947.6米,是杨岐二十四景之一,站在杨岐山主峰——张口狮子岭可远眺长沙。当年秋季的一天,我们学校的几个同事怀着好奇的心情相约去张口狮子岭登高望远。当时我们是从杨岐山山麓鸡冠山乡那一侧登的山。我们骑着自行车从鸡冠山乡中学出发,经过流源冲峡口,来到砖岭村的下画眉岭,从下画眉岭起步,沿着杨岐古驿道的青石板路,绕着杨岐梯田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徒步经过上画眉岭、龙潭窝、大石下、麻龙庵、寒婆石、杨歧水库、前古塘等景点后,就来到了杨岐林场。再步行一小段路程,便来到了目的地——张口狮子岭。这也是我印象中第一次张口狮子岭之登行。
我们今年这次登狮子张口岭是选择在夏雨后。这天,雨过天晴,空气好像刚刚洗过一般,显得十分清新。站在狮子张口岭上,环视四周,杨岐山层峦叠翠,风光旖旎。从张口岭远眺,丘陵起伏,阡陌纵横,村落如星,萍浏醴袁,方圆百里,尽收眼底。站在狮子张口岭上向东平视,时而云雾缭绕,时聚时散;时而阳光明媚,气象万千;时而风轻云淡,宛如美轮美奂的人间仙境!向东俯视,鸡冠山流源冲一览无余,建设中的流源水库工地上不时传来“隆隆”机器声,流源峡口的水库大坝和流源水库隧道口工程逐渐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流源冲的董家屋场、赵家湾、贺家田、黄土墈下、杜家湾、上下彭家湾等自然村落依稀可见。站在高处,迎面吹来阵阵凉爽的风,似乎有甘甜之味,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据说,通过一条林间小路,可到达张口狮子岭半山腰的何大仙庙。
“长沙牵出一根藤,走到杨岐结个瓜,瓜叫张口狮子岭,站在瓜上看长沙”。这首诗在杨岐山地区广泛流传,这也印证了登上张口狮子岭能够用肉眼望到长沙城的传说。然而,要在张口狮子岭上看到长沙,也不是随心所欲就可以做得到的,它必须具备些好的自然条件,最好选择在一个晴朗的夜晚,而且空气质量要好。张口狮子岭与东北部的千拉岭(海拔944.4米)和西南的大岭(海拔817.4米)构成上栗县境内最高的一列山脉,为杨岐山的主干。这三座高峰如笔架横亘,其中张口狮子岭雄立中央,是观景的最佳位置,千拉岭和大岭拱卫其侧。站在天宝窝向东仰望山顶,头顶山上真如一头张着大嘴的狮子,狮子的头部、眼睛、鼻子、嘴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张口狮子岭以其层峦叠翠的风光吸引游客,成为了古今游人争相游览的胜地。更为惊奇的是,有人还在张口狮子岭的悬崖峭壁上发现了棺材。据说,这些悬棺是长沙人氏的,悬棺的后人在清明节的时候还会从百公里之外的长沙来此地扫墓,这为张口狮子岭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此次张口狮子岭之行,与三十余年前之行,除登山线路不一样外,还有一个不同之处是看到在张口狮子岭上建起了电视发射台。我记得第一次到张口狮子岭是从杨岐林场开始起步的,当年这里还是一片空旷之地,从杨岐林场通往张口狮子岭的一路上没有什么建筑物。后来经了解,才知道大概在1995年的时候,上栗区委、区政府为加大对全区文化广播电视工作的领导,丰富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在上级文化广播电视部门的关怀下,上栗区文化广播电视局经过多次深入杨岐山考察选址,最后确定将上栗区电视发射台址选择在张口狮子岭上,从而确保广大观众能够接收到清晰的电视和广播节目。
相对于其他名山来讲,张口狮子岭虽名不见经传,然而,它却是上栗的地标,是上栗的象征,始终守护着上栗。在这里,一年有四季,四季景不同;在这里,游览者能实现“春可观花、夏可避暑、秋可登高、冬可赏雪”的愿景。来到这里,我们的心灵可以得到熏陶,真正是“走进杨岐山,心灵更简单!”
本文参考资料:
1、《上栗县志》第48页
(编辑:李锡念)
来源:秋江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