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资源”再生记
梅洲村富民产业园内,
厂房宽敞明亮,
村民工作干劲十足;
山桐子种植基地里,
山桐子在午后的阳光下舒展绿叶、长势喜人;
走进莲花县良泽强村富民综合发展有限公司,
工作人员热情周到,
闲置资产招商手册一目了然……
盛夏时节,走进莲花县良坊镇,一幅景美、人和、业兴的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这一切,都归功于该镇针对农村宅基地、厂房等“沉睡资源”,依托强村富民公司,以市场化打包经营模式,推动资源资产化,实现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无法高效利用闲置土地资源
一直是困扰良坊镇的问题
如何唤醒这些“沉睡资源”?
2024年,良坊镇梅洲村“银龄先锋”工作室里,几位老党员干部、老退休教师向村两委提议:“为何不将村里的闲置资源拿出来,培育乡村产业,为村民们提供家门口的就业岗位?”这一提议,为良坊镇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该镇积极探索村集体闲置资源市场化打包经营模式,以市场思维建立可开发资产包,对镇域内土地、房屋、农田、山林、文化场所等闲置资源进行全面摸底,厘清资产资源状态、权属,并将这些资源划分为“可经营性资产”“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等,建立“闲置资产招商项目册”,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推动闲置资产高效转化、集约利用。据统计,该镇可开发资产包内共有“可经营性资产”26处、“生态资源”8处、“文化资源”4处。
随着市场化打包经营模式的持续推进,梅洲村富民产业园应运而生。该产业园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曾是闲置了12年的废弃砖厂。对该砖厂进行资产盘活后,该镇在曾经闲置的集体土地上建成两栋标准化厂房,一期引进了江西湘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二期引进了江西婧晋宝服饰有限公司,吸引梅洲、太源、湾溪等6个村庄200余名村民来产业园务工,人均月增收2500元,村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昔日的“沉睡资源”,成了强村富民的“活力经济体”。“过去,我跟丈夫一直在广州务工。但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很难兼顾工作和生活。现在好了,在家门口能赚钱,还有时间接送小孩,我感到很满足!”在产业园务工的梅洲村村民颜银发笑着说。

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良坊镇农业资源丰富。该镇以“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为思路,挖掘各村特色,将闲置或分散的土地资源集中起来,经过整理、规划后,流转给企业。企业按照约定的租金标准、支付周期支付土地租金,用于开展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种植、养殖项目。通过这种方式,该镇吸引了萍乡桐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前来投资,流转3000亩土地建成山桐子种植基地,主要种植可用于加工高品质食用油和心血管保健品的山桐子。山桐子进入丰产期后,预计平均亩产7000斤,产值1.1亿元。
“村集体有收入后,就可以给村民代缴部分医保,还可以用于路灯维修、破损道路修复、水沟清淤等小型公益事业,让村民们感受到盘活闲置资产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梅洲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颜光前说。
今年以来,良坊镇已与20余家企业进行对接,与6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各类资产资源产生效益较往年提升近30%。“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原则,持续深化‘资源—资产—资本’转化机制,让更多‘沉睡资源’转化为‘增收活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该镇党委书记占建强信心满满地说。
短评良坊镇探索村集体闲置资源市场化打包经营模式,以强村富民公司为载体,通过摸清底数、厘清权属、分类处置等方式,用市场思维建立可开发资产包,用算账意识精准对接市场主体,畅通了“资源—资产—资本”转化机制,形成了资产增效、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良性循环,全面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编辑:李锡念)
来源:萍乡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