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动态>30分钟告别心慌 萍乡市人民医院成功实施全市首例房颤脉冲电场消融手术

30分钟告别心慌 萍乡市人民医院成功实施全市首例房颤脉冲电场消融手术

发布时间:2025-08-01 点击数:15295
0

长期的心跳如鼓,三十分钟的精准消融,七十岁的张奶奶终于告别了反复折磨她的“心乱如麻”。

“心里踏实多了,原来心跳也能这么听话,睡觉都安稳了!”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动的张奶奶,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就在几天前,这位老人在萍乡市人民医院心血管病医院接受了脉冲电场消融手术。

这是我市首例开展的此类高难度手术。该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洪浪教授带领心律失常团队应用国际最先进的脉冲场消融系统(PFA),帮她解决了长期困扰她的阵发性心房颤动问题。


房颤不是"老年小毛病“

房颤作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和患病率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正常心脏由窦房结规律“发出指令”,每分钟跳动60-100次。

而房颤患者的心房则以每分钟350-600次的速度不规律乱颤,患者最直接的感受是心跳不规律。就像张奶奶,她一发作就觉得自己“像揣了只兔子,扑通扑通往外撞,心要跳出嗓子眼。”

但房颤的可怕之处,远不止于“心跳不规律”。房颤可使脑卒中风险升高5倍、心力衰竭风险升高3倍,全因死亡率亦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由于症状隐匿,约1/3患者直到出现中风或心衰时才首次确诊,形势严峻。

自从宁静的晚年生活被房颤打破,时不时发作的心慌、胸闷,让张奶奶连日常散步都成了奢望,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在当地辗转多家医院,靠药物维持,效果却越来越差。在家人的建议下,她开始考虑接受手术治疗。


给心脏来场“精准电击”

传统手术的创伤与术中不适,往往让患者对治疗望而却步。经过对病例资料、手术安全性、患者获益等方面进行充分讨论和综合考虑后,洪浪教授带领团队决定使用新技术——脉冲消融(PFA)手术。

手术当日,团队在全麻下经股静脉送入PFA导管,利用微秒级高压电脉冲在肺静脉口及前庭形成精准“隔离带”。手术过程中张奶奶浅浅睡一觉,没有胸闷胸痛不适。“原来担心要‘烧’心脏,结果一点不疼,”她术后回忆。脉冲消融手术的微创特性,让“舒适医疗”照进现实。

30分钟后,检测仪显示肺静脉内异常电位全部消失,心率恢复整齐。术前那些恼人的心慌、胸闷症状消失得无影无踪。

作为全球最前沿的消融技术,与传统的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技术相比,房颤脉冲电场消融技术(PFA)进行了“三大升级”:

非热能消融:通过超快速电脉冲使细胞膜形成纳米级孔隙,选择性破坏心肌细胞电传导功能,避免周围组织(食道、神经等)损伤,并避免消融导致的肺静脉狭窄等并发症。

高效精准:单次放电即可形成透壁性损伤,手术时间缩短30%以上,尤其适合心脏结构复杂、心房壁薄的患者。

长期更安全:临床数据显示PFA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且消融疤痕更均匀稳定,显著降低房颤复发率。


“脉冲消融作为一种最新的房颤消融技术,为心房颤动患者提供了一种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选择。”洪浪教授表示。医院持续引进先进的微创电生理设备,并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推广新技术,使“顶尖技术”真正下沉至“家门口”。

下一步,医院计划与基层卫生院建立随访网络,把术后管理延伸到乡镇,让更多患者“少跑腿、少花钱、治好病”。

走出病房前,张奶奶拉着医生的手说:“回去我就告诉老姐妹们,别怕手术,这里的技术让人放心。”


早筛查 早干预 早获益

像张奶奶这样的房颤患者有很多,因为房颤是持续进展性疾病。

“阵发性房颤在发展为持续性房颤之前,导管消融即刻成功率可达98%,两年窦性心律维持率约85%。”洪浪教授提醒,65岁以上、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或长期饮酒人群应每年做一次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已确诊房颤的患者,若药物疗效差或不能耐受,应尽快到具备消融资质的医院评估手术指征。

同时,建议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愉悦;控制体重,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戒烟、限制饮酒;限制或避免服用含有咖啡因的物质诸如茶、咖啡、可乐以及一些非处方药等。老年房颤患者往往合并较多疾病,不可随意停药或加药,一定遵守医嘱,定期复查和随诊,尽可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


专家介绍

学术地位:

作为国内知名心血管病疾病专家,洪浪教授“无保护左主干合并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的介入治疗”、“全国首创CTO冠脉血管逆向微导管主动拖拽技术、“PDA封堵器堵闭漏斗部室缺”、高危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省内首例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等多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学术任职:

江西省心脏介入中心主任,省卫健委“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主任、“心律失常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主任、“先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主任,江西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会长,江西省医学会心脏瓣膜分会主委,江西省介入心脏病学会理事长,江西省“冠心病介入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科研及荣誉获奖:

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21项,其中国家级重大课题3项。主编专著一部,获得授权专利十项。荣获2019年江西“最美医生”称号、2022年“中国医师奖”,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

(编辑:李锡念)

来源:萍乡市人民医院

在线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会员
    在线评论用户手册,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评论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

查看评论
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