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溪县:泳池里的“防溺必修课”
清晨八点,芦溪镇第三中心学校的游泳馆内,澄澈的池水已漾起粼粼波光。穿着泳衣的孩子们正跟着教练做入水前的最后准备:屈膝、抬腿,手臂如划水般展开,小胳膊划开空气的弧度里,藏着这所学校破解暑期溺水隐患的新答案。
芦溪县域内河流池塘星罗棋布,每到暑期,学生私自下水的安全隐患就成了悬在学校和家长心头的一块大石。往年这个时候,校长颜红的办公桌上总会堆着厚厚一叠防溺水责任书,教师们分片巡逻河道的身影成了路上的固定风景。“但野外水域的诱惑对孩子来说,有时比警告更强烈。”颜红望着泳池里练习憋气的孩子,语气里带着释然,“堵不如疏,当我们把救生技能变成像语文课一样的必修课,才真正握住了防溺水的钥匙。”
泳池边的看台上,李女士的手机镜头始终追着女儿的身影。她的微信里还存着去年夏天的惊心一幕:婆婆发来的视频中,孙女蹲在村口池塘边看蝌蚪,裤脚已浸在水里。“那时丈夫在外地打工,我三班倒的间隙总在想,孩子会不会偷偷下水。”如今托管班的课表成了她的定心丸,每天两小时的课程里,既有教练托着孩子练习漂浮,也有急救员演示如何在抽筋时自救。“这些知识比墙上的六不准标语管用多了,孩子会说妈妈你看,这样就能浮起来。”她笑着说。


15天的课程表上,技能进阶的轨迹清晰可辨,第一天,怕水的孩子攥着池边哭;第五天,已能独立完成10米蛙泳;结业考核时,孩子们要演示如何利用衣物制作简易浮具。220名学员的结业证书上,除了掌握蛙泳基本动作的评语,更重要的一项是具备溺水自救能力。
颜红办公室的档案柜里,锁着一份特殊的记录,近三年全县学生溺水事件统计。“数字在逐年下降,但只要还有一起,就是我们的失职。”她翻开今年的课程方案,里面夹着孩子们画的防溺水漫画,有孩子把救生圈画成太阳的形状,旁边写着“学会游泳,就不怕水了”。
最后一节游泳课的下课铃响起,孩子们扑腾着上岸时带起的水花,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这或许正是教育最本真的模样:不是将孩子圈在安全区里,而是教会他们在世界的风浪中,稳稳地浮起来。
记者手记
一池碧水,承载着童年的欢笑与成长的足迹;一项技能,赋予了孩子们探索世界的勇气与守护生命的力量。游泳教育的普及,既让学生掌握强身健体的运动技能,在畅游中锤炼坚韧品格;又帮助学生学会溺水自救本领,筑牢生命安全防线,让“防溺水”意识扎根心中,护航孩子们健康成长。
(编辑:李锡念)
来源:芦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