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人民医院:“零造影剂”冠脉介入手术 为特殊患者开启新希望
众所周知,造影剂对于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是必不可少的。介入医生需要通过注射造影剂显示血管形态、制定手术策略、选择型号合适的球囊和支架予以治疗。此外,术中还需要注射造影剂精确地将支架定位在病变处,释放支架后还需要造影剂显示支架膨胀的程度、是否完全覆盖病变达到满意效果,以及有无血栓、夹层等并发症情况。
但是,临床上遇到对造影剂过敏的特殊患者,当其发生心绞痛,急需植入冠脉支架治疗时,该怎么办呢?
近日,萍乡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冠脉介入团队,成功为一位胸痛患者实施了IVUS(血管内超声)指导下“零造影剂”精准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不仅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不适症状,还克服了造影剂过敏所带来的并发症。
反复胸痛
造影剂过敏怎么办?
易先生为一名50岁的男性,因"反复活动后胸闷胸痛1年余"来院就诊。患者主诉近1年来常在体力活动后出现胸骨后压榨样疼痛,持续数分钟,休息后可自行缓解。入院初步诊断为"冠心病可能性大,高血压2级(很高危)"。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医生建议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然而,在进行常规造影检查过程中,意外情况发生了——患者出现了造影剂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皮疹、瘙痒等症状。这种情况下,继续使用造影剂将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传统的诊疗方案遇到了"拦路虎",患者的治疗之路似乎陷入了困境。
这个突发情况,不仅让医患双方都始料未及,更给后续的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在不使用造影剂的情况下,既能准确了解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又能安全地完成介入治疗?这个问题摆在了我院心血管内科团队面前。
首例!
“零”造影剂也能明确冠脉病变
面对这一特殊情况,萍乡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姚常介入团队在张学洪副院长带领下,确立了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行无造影剂行冠脉介入治疗方案。
IVUS指导PCI治疗不仅可提高手术即刻效果,还可改善预后,并且明显降低了MACE(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心源性死亡发生率。但该方案对术者技术要求颇高,不但要对冠脉开口解剖位置和冠脉走向非常熟悉,还要熟练掌握IVUS操作、识图的技能,才能准确放置导管、送入导丝,对病变进行预扩张并确保支架精准定位,完全覆盖病变。
没有造影剂作为“指路明灯”指引,整台手术就相当于“雾中探路”。手术过程中,心内科团队成功穿刺桡动脉,送指引导管至冠脉开口,送入导丝作为路标,后行IVUS定位病变近端及远端,使用球囊预扩张后植入支架,行后扩张术,复查IVUS提示支架定位、膨胀、贴壁良好,未见夹层,最终手术成功。整个手术过程未使用任何造影剂,避免了造影剂过敏现象出现。
在手术实施过程中,冠脉介入团队通过IVUS实时监测,精确评估病变情况,成功发现左前降支存在95%的严重狭窄。随后,团队再次采用无造影剂技术,在IVUS指导下完成了支架植入。整个手术过程安全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感谢市医院的专家凭借精湛的医术,在不使用造影剂的情况下成功完成了手术,心内科团队的专业实力和人文关怀,让我们感到非常安心。”易先生及家属连连感谢道。
技术创新!
“零造影剂”也可以做冠脉介入手术
据了解,造影剂是为增强影像观察效果而注入(或服用)到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化学制品。这些制品的密度高于或低于周围组织,进而明确病变部位及程度,被誉为PCI手术中的“指路明灯”。
但是,针对患者对造影剂过敏、有严重的肾脏疾病、肾功能不全等不适用造影剂的情况,造影剂使用严重受限,甚至可以说无“剂”可施。
为了提高手术精准度,有效改善预后,避免造影剂副作用出现,心血管内科团队果断选择绕路而行,以“零造影剂”为前提条件,以IVUS指导为辅助手段,凭借娴熟的专业技术水平,最终通过PCI治疗,确保患者顺利康复。零造影剂下IVUS指导PCI治疗,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更开创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新思路。
(编辑:李锡念)
来源:萍乡市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