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镇:绘出乡村振兴“安源红”
走进安源镇安源村,青瓦屋舍鳞次栉比,步道小桥流水潺潺,株萍铁路穿村而过,一幅淳朴文明的乡村生活图景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徐徐展开。
▲安源区马形湾省级乡村森林公园
红色堡垒固党性。乡村振兴强不强,要看支部“领头羊”。安源村“两委”立足本土红色资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堡垒。班子成员有近十年基层工作经验,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比86%,设配有领导经验丰富的驻村第一书记、专业能力突出的选调生。无论是化解矛盾纠纷,还是维护生态环境,总能看到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热情和关爱,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将问题化解在基层源头。
产业兴旺增动力。在益康乳鸽养殖基地,一台台饲料搅拌机不间断地作业,一只只清洗干净、真空包装的富硒肉鸽不到一天时间就能运送至各大商超和农贸市场。要想走上可持续致富路,发展产业是根本大计。近年来,安源村持续加大特色产业培育力度,采用“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乳鸽种养,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00多人。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按照“旅游+”“生态+”的产业发展思路,拓宽村民增收途径。安源村还打造了“七彩安源”项目,通过种植经济作物,发展采摘、烧烤、垂钓等休闲娱乐项目,每年吸引约3万游客休闲游玩。
▲路畅村美
生态宜居绘新景。为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和生产状态,村党委围绕“发展抓党建、党建促发展”的思路,大力推进生态宜居和美乡村建设。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创造性将“废旧厂房”改造为“党支部办公点”;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实施村庄“硬化、美化、绿化”惠民工程;聚力人居环境整治,发动党员“点对点”式摸排卫生问题。如今马形湾省级乡村森林公园、文化广场各就其位,载满村民的幸福生活;污水处理厂让村民的健康多了一道安全保障;一条条沥青路铺平了过去的烂泥路,迎来了现在“亮齐优美”的美丽乡村。
文化润民浸乡村。在安源这片土地上,红色赋予了“乡土文化”新的内涵,依托本地独特的资源禀赋,安源村全方位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性教育基地,并结合自身独有的乡土元素,经常性开展“农运会”“红色观影”等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搭建多种形式的“乡村舞台”,真正实现了红色文化传承与乡村文化振兴的融合共生发展。
(编辑:李锡念)
来源:江西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