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教育>课程育人泽桃李 枝间新绿一重重——安源区构建课程实施新生态

课程育人泽桃李 枝间新绿一重重——安源区构建课程实施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3-04-23 点击数:10695
0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和要义,是“五育并举”的基础和载体。落实课程与育人使命同频共振、落实课程与“立德树人”同向同行。2023年,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扎实落实《江西省义务教育新课程实施办法》课程标准,统筹规划、科学规范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规范开设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类义务教育课程,夯实三级课程体系,助力“五育并举”落地;用心培植课程实施沃土,全区课程建设生机勃勃,层级课程体系脉络清晰,生动开展。

“全方位规范化”开足国家课程

开足开齐国家课程,是夯实“三级课程”之本。安源区成立由区教育局教学股、体卫艺股、教研室、政教股、督导室参与的区校联动的课程实施监管组织机构,明确各层级监管责任,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制度,对于未按要求执行的相关部门采取责任追究或处罚机制。校长作为开足开齐课程的第一责任人,抓紧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强化校长第一责任,对于未落实三级课程政策的校长进行追责。

    为建立健全“三级课程”落实体系,安源区教育局基教部门组织股室负责人及全区中小学书记、校长召开规范课程实施会议,对比新旧课程实施标准的差异,对于安排课表时容易出现问题的要点进行积极研讨,分析答疑,并结合学校的实际形成详细的课程表模板供各学校参考。会后,教学股各成员对全区50余所学校的课表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对课表存在问题的学校进行点对点指导,坚决保障各校开足开齐三级课程的工作落地落实。通过在全区开展“晒课表”“开学工作综合督导”“推门听课专题督导”“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等方式,多措并举促进“三级课程”落地落实,让课程实施规范化的理念潜移默化,在全区中小学教师中深入人心。

    “同学,你们开学是按照教室公布的课表上课的吗?”“这周上了几节体育课呀?”平时,安源区教育局有关股室分赴学校,通过“听、看、查、访”的方式就三级课程开设情况进行随机调查,现场反馈问题,督促学校及时整改,全力保障“全方位规范化”开足国家课程。

操场上,孩子们有的在学啦啦操,有的在踢足球,一个个精神饱满,红扑扑的小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校门口等候接孩子的家长表示:“现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都会在课后服务中安排孩子们进行体育锻炼,对孩子们的成长有很多帮助,一方面能够增强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室外活动保护孩子们的视力。如今国家越来越重视体育锻炼,我们家长非常支持!”

“全过程品牌化”开好地方课程

开精开好地方课程,是夯实“三级课程”之要。安源区有着丰富的红色历史、红色故事和红色遗址等资源,孕育了强大的红色基因。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和红色文化资源,为全区学校开展《红色文化》《美丽江西》等地方课程、落实育人方向提供了绝佳条件。红色文化氛围的营造和红色文化品牌的打造,既提升了学校的品位,又涵养了师生的品性,将学校发展愿景转化为全体师生的发展自信和文化认同,让教师的职业理想和学生的奋斗梦想在红色文化中点燃。强化全员育人网络构建,以“思政名师工作室”催生地方课程教师专业化成长,凝聚文化共识,传递文化力量,使红色文化与德育工作有效融合,让学生陶冶情操、快乐学习、幸福成长。近日,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江西省教育厅公布2022年大中小幼“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培育创建试点评选结果,安源区城区小学、安源学校、安源区第二学校被定为全省首批“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培育创建试点。

    各校充分挖掘安源区的区域优势和红色文化资源,带领学生进行研学旅行和少先队活动。2023年的春天,安源区第二学校的孩子们前往黄静源烈士殉难处纪念碑,孩子们面向纪念碑,唱响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我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嘹亮的歌声响彻云霄。城区小学的孩子们来到武功山脚下,寻访当地的红色印记……

    高坑镇裴家小学、安源区第一小学利用地方课程的开设,感受家乡文化特产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组织开展了“寻传统文化,做劳动先锋”——“舌尖上的萍乡”花蝴蝶麻辣寻访制作活动。在城区小学劳动课程展示会上,参加一年级的团体赛——剥甜豆的孩子们很快进入了比赛状态。伴随着清音雅乐,一颗颗甜豆欢快地跳入盘中,一股甜豆的清香很快在比赛现场弥散开来。五人团队成员分工合作,最后称出甜豆的重量。手捧甜豆的小选手们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展示成功的喜悦。

    红色的革命旧址、金色的田间地头、古色的民间作坊都是无限丰富的课程资源空间,留下了孩子们的学习红色文化课程、开展地方课程实践的身影。

“全领域特色化”开发校本课程

    新课程实施办法要求中小学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研发者和实施者,三级课程的有效实施也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和校本化课程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中小学教师的“短板”。

    开掘开发校本课程,是夯实“三级课程”之道。安源区校本课程开发充满活力、绿意盎然。通过多渠道、多形式解决地方和校本课程资源问题。出台校本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建立课程专项资金投入机制,聘请全国知名专家来安源培训,鼓励学校结合校园文化和办学内涵开发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专家与教师共同研发课程资源,实现三级课程的有效统整。配齐教研员和教师。多渠道加强音体美、综合实践活动、科学以及校本课程教研员、教师的配备,确保这些薄弱课程保质开课。

    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利用课后服务开发校本课程。参与学生3万余人,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课后服务课程设置采取推广作业辅导+体育锻炼+N类校本课程“1+1+N”模式,体现了鲜明的学校文化与育人理念。目前,安源学校击剑、安源一中航模、城北小学“荷课程”、八一小学“三香”文化、进贤小学的贤文化、五陂学校版画、通济小学葫芦丝等特色校本课程次第开放,校本课程日益成为提升学校教育品质的重要阵地。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随着时而轻快、时而铿锵的音乐节奏,八一小学的孩子们精神抖擞的跳起了三香韵律操,他们坚定的眼神中绽放着自信,轻快的动作里洋溢着快乐。

    2022年,在萍乡市“第三届中小学(幼儿园)出彩校本课程”评选中,八一小学的三香课程荣获一等奖;安源区第二学校的《红星闪动》红色教育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进贤小学的《尚贤课程之萍乡地方话》、城北小学“小荷花”课程荣获二等奖。在江西省第三届中小学(幼儿园)100门出彩校本课程评选中,八一小学《三香》课程荣获一等奖。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安源区用课程建设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用丰实、扎实的课程体系,解读新课程实施的内涵与要求,让“双减”政策落地生效,为绘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奠定鲜明生动的底色。

(编辑:李锡念)

来源:区教育局

在线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会员
    在线评论用户手册,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评论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

查看评论
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