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起点 迈向新征程——上栗县鸡冠山乡为建设“生态小镇·美丽鸡冠”而努力奋斗
过去的五年,是鸡冠山赶超发展,强势崛起的五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产业转型升级双重压力,鸡冠山乡以建设“宜居宜业、休闲旅游”美丽乡镇为目标,团结带领全乡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凝心聚力,各项工作扎实稳步推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民生工程有力推进、社会大局安定和谐,全乡上下积极适应新常态,全力抢抓新机遇,着力打造新亮点,逐步形成新特色,圆满完成了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喜人成绩。荣获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单位、市级文明乡镇、全县高质量发展考核一等奖等诸多荣誉。
立足新起点,展望新征程
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鸡冠山乡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央、省、市、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生态绿色发展为主线,加快融入工业园区、县城区、风景区,打造生态保护示范区、休闲旅游先行区、产业转型引领区、新型集镇样板区,筑牢乡村振兴、生态文明、民生民享、安全稳定、党的建设五大保障,奋力跻身全市先进乡镇行列,努力把鸡冠山建设成赣湘边界宜居宜业、休闲旅游美丽乡镇。
奋战“十四五”,实干谱新篇
聚焦转型提质,推动经济发展迈向“高质量”
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加快烟花爆竹产业“四化两型”进程,引导烟花爆竹企业兼并重组走现代化、品牌化之路,全力助推产品环保升级,提高产品性价比和市场竞争力。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引导企业走好“进退留转”关键一步,淘汰落后产能,盘活土地、资本、人力资源,推进烟花爆竹产业向文旅产业转型。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瞄准电子信息、PCB等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赣湘合作产业园有利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摸排有价值信息,搞好“走出去”、“引进来”,力争每年引进1-2个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工业园区。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服务力度,全力提供政策咨询、申报指导、对口帮扶等“保姆式”服务,打造一批创新基础好、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建强现代服务产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引进企业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利用国中安智完善物流系统,打造以其为龙头商贸物流“港口”。加强规划,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好通城大道、旅游公路的区位优势,实现与县城区浑然融合,与长株潭城市群高效对接,发展城区居民休闲、游玩、娱乐、学习等配套产业,将鸡冠山乡建设成“城在村中、城在绿中、城在园中”的“栗城后花园”。
聚焦农业农村,推动乡村振兴迈向“高起点”
让农业更兴旺。整合涉农资源,积极推进高标农田建设和土地适度流转,抓好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旅融合发展,蓄力打造生态养殖、果树种植、林业开发等项目,重点发展特色果蔬、蚕桑种养、鸪兔养殖等绿色生态农业。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构建集生产、线上线下交易于一体的现代有机农业体系,形成观光旅游、采摘互动、消费娱乐一体化生态圈。
让农民更富裕。围绕“两河三路”等主干线周边村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推行“1+N+1”的联村发展模式,按照“一村一策”的方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着力培育壮大一批特色种植龙头企业,依靠苹果梨、水蜜桃、葡萄、草莓、柚子等特色产业,坚持走品牌发展之路、走绿色有机之路,实现产业链延伸、农民创收。
让城乡更美丽。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加强集镇综合治理,实施环境美化工程、基础提升工程,完成旅游公路农贸市场、商贸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加快精品集镇建设步伐。大力开展农村清洁工程,按照“全乡景区化、沿线景观化、村庄景点化、庭院景致化”的要求,打造成空气清新、河水清澈、大地清洁、山川清秀的美丽乡村。
聚焦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迈向“高标准”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配合抓好流源水库项目建设,逐步完善库区基础设施,积极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彻底解决鸡冠山百姓饮用水难题。加强栗水河、秋江河及支流水源保护区建设,完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加快污水处理厂(站)和配套管网建设,全力补齐城乡污水处理设施短板。继续完善中小河流治理和防洪工程建设,持续推进病险水库扩容加固工作,提高防洪蓄水能力。抓好水圳灌区改造、山体滑坡生态治理、山洪易发区预警系统建设等水利工程,着力增强水利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和节水灌溉功能。
加强保护生态环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力度,坚决依法从严打击乱砍乱伐、纵火烧山、偷伐等行为。大力推行“河(库)长制”,坚决整治乱倾倒垃圾、药鱼等破坏中小河流和山塘水库生态环境的行为,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建立治超限载长效机制,依法从严打击车辆超载、乱撒漏行为。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两违”行为,坚决纠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不良行为。常态化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整治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全力将鸡冠山建设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镇。
聚焦生态效应,推动全域旅游迈向“高靓度”
坚持科学规划引领。认真做好城镇和景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努力朔造良好的鸡冠山形象。树立富规划的理念,高标准、高起点完善全乡总体空间规划。注重功能分区,将规划与建设和管理统筹考虑,把规划做准、做到位、能落地。
构建精品旅游框架。依托后古塘、罗家寨国家森林公园、鸡冠小镇等旅游资源,发挥该乡山险、石奇、竹秀、水美的自然环境优势,将全乡优势资源整体打包、整体建设,以点串面开发,打造一条精品旅游观光路线。按照“吃、住、行、游、购、娱”的内在要求,积极拓展科普游、探险游等新兴旅游业态,推动休闲旅游大建设、大发展。重点推进以“栗水河、秋江河”两河旅游带和杨岐山风景区北大门等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乡村旅游工程。围绕“吴楚古道,灵秀杨岐”这一理念,进行旅游产业策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打造生态观光、户外运动基地、假日休闲基地、文化体验基地。围绕蚕桑文明谷田园综合体、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栗水河田园综合体、蚕桑研学之路等农旅项目建设。围绕杨岐山景区北麓,充分发挥森林氧吧优势,加强民宿旧居、民俗风情等资源保护,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砖岭、石上民宿群。
聚焦民生保障,推动民生建设迈向“高品质”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人口,动态监测,及时发现,采取针对性措施帮扶,筑牢返贫防线,确保不返贫致贫,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积极做好小额信贷工作,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帮助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和零就业家庭等群体就业,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统筹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加强基本医疗公共服务,加大公共教育支出,改善群众就医上学环境和条件,加快鸡冠小学、中心小学等新建项目,做好敬老院、卫生院等升级改造。全力推进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文化服务志愿者作用,积极组织各类民间文体活动,促进乡村文体事业健康发展。强化社会保险参保扩面,抓好医疗保险收缴工作。完善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推进重大疾病补助工作,加大残疾人和重度贫困老人的救助力度。严格落实城乡低保审批程序,严格执行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和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
不懈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重点关注境外返乡人员和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坚守安全生产红线,以本质安全为目标,着重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发挥乡安委会协调职能,整合执法力量,提升综合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效能,不断提升打非治违能力。加强社会舆情监控处置,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协调社会关系,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妥善解决群众合法诉求。全面推进治理网格信息化建设,充分整合党群服务平台、“党员屋场贴心会”等功能,加快构建乡、村、组三级互联互通互动的网格服务体系,不断深化乡域治理,巩固扫黑除恶成果,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氛围,提升公众安全感。
聚焦政治建设,推动党的建设迈向“高水平”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牢牢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
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大抓基层,扎实推进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提质增效。
锻造过硬干部队伍。坚持考人考事、严管厚爱相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落实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
推进廉洁鸡冠山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廉洁工作平台建设,以点带面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政治生态和良好发展环境。
(编辑:李锡念)
来源:上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