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区:风貌塑形 产业做实 文化铸魂 打造秀美新农村
发布时间:2022-01-12 点击数:9537
楠木村的乡村森林公园,富田村的千亩生态蔬菜基地,张家湾村的红色教育基地……走进萍乡市安源区的新农村,一个个秀美整洁的村庄、一家家忙碌的农业企业、一座座蕴含文化的宣传长廊,处处都是朝气蓬勃的景象,描绘出一幅幅五彩斑斓的乡村生活画卷。
近年来,安源区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和“五美”(布局美、设施美、卫生美、绿化美、家风美)新农村建设要求,坚持规划引领、产业先行、分步实施、扎实推进,着力构建“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坐落在大山怀抱里的高坑镇楠木村,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七八月份来到这里,就能看到一望无际的向日葵花海,茂盛的植被覆盖着广阔的大地,观景台笔直矗立在植被中,村口小溪上木质水车缓缓转动。
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生态+”理念让安源区不少农村都尝到了甜头。安源区不断加大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坚持“片区示范、村村整治、全域推进”的工作思路,打造了区、镇街委和村(社区)“三级书记”抓整治的工作格局。目前,安源区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全覆盖,基本完成农村户厕无害化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高,村容村貌显著提升,管护长效机制有效建立。
同时,安源区大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品牌,逐步完善道路、餐饮、公厕等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全面提升农村居住品质,增强旅游吸附能力,让远方的客人愿意来、不想走、还想来。
在高坑镇富田村炎农生态蔬菜产业基地,一个个或红或绿的辣椒挂满枝头,当季的包菜、花菜等蔬菜也都进入了采摘期,果蔬丰盛饱满。村民正忙着培土、锄草、采摘……田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村民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是软实力,农村经济发展是硬支撑。安源区各村镇因地制宜,深入挖掘自身优势,壮大产业骨骼,为乡村振兴增后劲。荷树坪养殖基地里的肉羊不断向外装箱输送,略下村的“阳光花海”景区吸引着八方游客,青山乌石村火龙果种植基地里果农正忙……一个个独具特色、潜力深厚的项目在各个村子里头扎根、兴盛,让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安源区坚持把农业产业扶贫作为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大力促进蔬菜、蛋禽、瓜果、渔业等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了温哥土鸡、荷树坪藏羊、炎农辣椒、星青火龙果等一批扶贫示范产业,带动全区贫困户发展蔬菜种植1200余亩,发展水果种植1000余亩,发展家畜养殖5000余头,发展家禽养殖38万余羽,农业扶贫产业覆盖率达100%。先后涌现出“宝贝蛋”“绿壳乌鸡蛋”等多个优秀品牌,其中“绿壳乌鸡蛋”获得了供港澳出口资质。
走进五陂镇林业分场的三湾党群文化中心,只见阅览室里书籍琳琅满目,农耕展示馆陈列着充满历史感的木犁、竹箩等农耕工具,中心内还设有现代化气息浓厚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来到安源镇张家湾村,村口党性教育基地“把一切献给党”的标志映入眼帘,孔原故居、“初心学堂”教学点等区域性党性教育基地,充分展现了张家湾村丰富的本土红色资源。
乡村振兴,既要塑“生态宜居之形”,更要铸“乡风文明之魂”。安源区不仅在村庄美化等“面子”上下功夫,更在提升乡风文明等“里子”上花心思。依托镇村宣传栏、文化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结合各地特色,举办群众喜爱的文化体育活动及传统节庆活动,弘扬传统美德、培育淳朴民风。
安源镇每到周末都在村庄内组织各种文艺演出、道德宣讲等活动,让农民群众成为主角,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农民群众道德素养,把文明乡风“种”进农民心田。青山镇深入挖掘“一心为公”优秀家风故事,以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建设好家庭为重点,传播正能量,弘扬文明乡风。如今,乡风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安源大地上徐徐展开。
(编辑:李锡念)
◆来源:安源区

近年来,安源区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和“五美”(布局美、设施美、卫生美、绿化美、家风美)新农村建设要求,坚持规划引领、产业先行、分步实施、扎实推进,着力构建“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01
以生态为本 打造秀美乡村

近年来,楠木村紧跟乡村振兴生态发展趋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乡土人情等资源优势,开启“造绿造景”热潮,栽种金丝楠木、红梅、紫荆等各类名贵观赏树木近十万棵,种植多类花卉品种并新建体验和销售等重点区域。该村将技术交流、园艺知识、经济效益、观赏价值融为一体,让游客在苗艺、花卉生态休闲中切身感受植物生态文化。
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生态+”理念让安源区不少农村都尝到了甜头。安源区不断加大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坚持“片区示范、村村整治、全域推进”的工作思路,打造了区、镇街委和村(社区)“三级书记”抓整治的工作格局。目前,安源区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全覆盖,基本完成农村户厕无害化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高,村容村貌显著提升,管护长效机制有效建立。
同时,安源区大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品牌,逐步完善道路、餐饮、公厕等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全面提升农村居住品质,增强旅游吸附能力,让远方的客人愿意来、不想走、还想来。
02
以产业筑基 焕发农村活力
在高坑镇富田村炎农生态蔬菜产业基地,一个个或红或绿的辣椒挂满枝头,当季的包菜、花菜等蔬菜也都进入了采摘期,果蔬丰盛饱满。村民正忙着培土、锄草、采摘……田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村民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是软实力,农村经济发展是硬支撑。安源区各村镇因地制宜,深入挖掘自身优势,壮大产业骨骼,为乡村振兴增后劲。荷树坪养殖基地里的肉羊不断向外装箱输送,略下村的“阳光花海”景区吸引着八方游客,青山乌石村火龙果种植基地里果农正忙……一个个独具特色、潜力深厚的项目在各个村子里头扎根、兴盛,让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安源区坚持把农业产业扶贫作为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大力促进蔬菜、蛋禽、瓜果、渔业等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了温哥土鸡、荷树坪藏羊、炎农辣椒、星青火龙果等一批扶贫示范产业,带动全区贫困户发展蔬菜种植1200余亩,发展水果种植1000余亩,发展家畜养殖5000余头,发展家禽养殖38万余羽,农业扶贫产业覆盖率达100%。先后涌现出“宝贝蛋”“绿壳乌鸡蛋”等多个优秀品牌,其中“绿壳乌鸡蛋”获得了供港澳出口资质。
03
以文化为骨 激发内生动力

走进五陂镇林业分场的三湾党群文化中心,只见阅览室里书籍琳琅满目,农耕展示馆陈列着充满历史感的木犁、竹箩等农耕工具,中心内还设有现代化气息浓厚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来到安源镇张家湾村,村口党性教育基地“把一切献给党”的标志映入眼帘,孔原故居、“初心学堂”教学点等区域性党性教育基地,充分展现了张家湾村丰富的本土红色资源。
乡村振兴,既要塑“生态宜居之形”,更要铸“乡风文明之魂”。安源区不仅在村庄美化等“面子”上下功夫,更在提升乡风文明等“里子”上花心思。依托镇村宣传栏、文化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结合各地特色,举办群众喜爱的文化体育活动及传统节庆活动,弘扬传统美德、培育淳朴民风。

安源镇每到周末都在村庄内组织各种文艺演出、道德宣讲等活动,让农民群众成为主角,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农民群众道德素养,把文明乡风“种”进农民心田。青山镇深入挖掘“一心为公”优秀家风故事,以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建设好家庭为重点,传播正能量,弘扬文明乡风。如今,乡风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安源大地上徐徐展开。
(编辑:李锡念)
◆来源:安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