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湘东工业辉煌|小湘专访】腊市镇党委书记黄新玲:乘风破浪开新局 勠力同心塑辉煌
中共湘东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描绘了未来五年湘东发展的宏伟蓝图,吹响了重塑湘东工业辉煌的嘹亮号角。展望未来,区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工业强则湘东强,工业兴则湘东兴,重塑湘东工业辉煌就是重塑湘东辉煌,这是湘东人民共同的夙愿和梦想。我们要以重塑湘东工业辉煌为引领,促进湘东全面发展、全面辉煌。
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区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在全区营造务实重干、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湘东发布推出“重塑湘东工业辉煌之小湘专访”专栏。本期专访腊市镇党委书记——黄新玲。
访谈嘉宾:腊市镇党委书记 黄新玲
区十二次党代会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奋斗主线和基调,为我区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厘清了思路、明确了任务,吹响了“重塑湘东工业辉煌”的战斗号角。回眸腊市工业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腊市沉积了浓厚的工业文化底蕴。全镇企业3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7家,今年以来完成工业产值数7.9亿余元,同比增幅11%。“路漫漫其修远兮”,重塑工业辉煌的路上仍然布满荆棘。产业链短、集群发展不够、技术创新不足、转型升级有难度,服务水平不够高等问题仍然制约着腊市工业发展。如何腾笼换鸟?如何凤凰涅槃?如何蝴蝶自来?如何在乘风破浪中开新局,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问:如何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坚持创新驱动,提高工业发展“高度”。通过完善创新体系、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创新主体,不断提升腊市的创新高度。一是吸引科技人才,我们通过加快完善创新配套服务,深入落实“昭萍英才”、“湘人回归”等政策,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推动本地英才向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倾斜,进一步加强与上海大学、天津大学、宁夏大学、华南师范等院校的交流合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境内企业萍乡市群星化工陶瓷,通过“昭萍英才”计划,新引进了2名工业催化专业科研技术人才。二是探索技术应用,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5G应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引导企业稳步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实现设备数控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智能化。江西捷瑞思光电有限公司、江西常远精密工具有限公司引进了数字化、智能化设备。目前湘东石化填料正在申请市长质量奖。三是引进龙头企业,着力培养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单项冠军产品企业,力争引进科技含量高、税收增长多的科技型、创新型企业,从而承接发达地区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的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输出,改变自有税源不足的局面,为今后发展提供后劲支撑。
问:如何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
加速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条“长度”。围绕我镇现有的主导产业,加大延链、补链、强链力度,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梯次并进的发展格局。一是坚持精准化补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逐个产业链条梳理缺失环节,有针对性地引导企业拓展项目,加快补齐产业断层、断点。有针对性地拓宽杨梅、龙虾、腐竹等产品加工链条。二是坚持高端化延链,立足现有产业和产品基础,突出产业链上下游和价值链高端,帮助和引导企业发展关联配套项目,依托现有产业集聚优势,做强产品精深加工、储藏运输等关键环节,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全产业效益水平。三是坚持集群化强链,通过鼓励企业通过改进技术、引进人才等方式,加速产业资源横向集聚和垂直整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问: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转型升级,增加工业发展“厚度”。产业转型升级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破解发展难题、实现追赶跨越的根本途径。老钟和瓷厂“腾笼换鸟”为投资3500万元的江西恩典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的富盛食品由工贸型企业成功转型为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获评江西省龙头企业。我镇将努力以现有的转型升级成功案例为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其他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一是激发转型动能,坚持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鼓励企业通过生产研发、技改升级等形式,持续推动工业陶瓷、化工填料等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做强做优。二是提升产品价值,坚持精细化、高端化目标,通过技术、品牌、管理等创新,鼓励企业开发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申请专利,不断推出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系列产品,获得更高的利润空间和竞争优势,培育更高质量的工业经济,奋力在产业转型上实现新突破。近年来,境内企业研发了陶瓷波纹、槽式交叉支撑球、一种铜基铁碳微电解催化剂、高效活性组合体等100多种高附加值产品,申请了方形陶瓷、网孔陶瓷、菠萝球填料、车轮环等60余项专利。三是盘活有效资源,全面提升土地、资金和其他生产要素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不遗余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申规入统、技术改造和降低生产成本,助力实现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并充分利用乌岗、明塘、腊市废旧矿山,以炉前工业小区为起点,辐射长官公路两边,打造规模大、规划好、起点高、效益优的炉前工业经济带。
问:如何提升服务水平从而优化营商环境?
强化服务保障,提升企业发展“温度”。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要始终坚持换位思考、真情服务,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取得新突破,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助力。一是精准配置资源,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聚焦土地、资金、用工等重点,保障工业项目发展的刚性需求,有效破解企业升级扩能瓶颈制约。针对用地需求,持续加大闲置低效土地利用,坚持规划先行,筹资800余万元收储近200亩土地,作为小城镇开发建设预留土地。针对资金问题,成功为群星化工、湘东石化填料、富盛工贸、成宇陶瓷、全兴化工5家企业申请“财园信贷通”贷款。二是优化审批流程,组建专业包靠队伍,开辟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严格落实领导挂点帮扶、企业“特派员”制度和定期恳谈座谈、定期调度机制,打造“四最”营商环境,紧盯重点项目建设,及时破解项目审批、要素保障、施工环境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打响“办事不用求人、办事依法依规、办事便捷高效、办事暖心爽心”的营商环境品牌。保持项目建设目标不变、力度不减,加快推进常远精密、维骑动力等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实现2021年底建成投产。
(编辑:李锡念)
来源:湘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