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动态>萍乡:“分”出绿色新生活

萍乡:“分”出绿色新生活

发布时间:2021-10-14 点击数:16149
0

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实则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大局。近年来,萍乡市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民生工程,出台《萍乡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成立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初步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城市,以“习惯养成”为突破口,多举措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同时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全面打响垃圾分类攻坚战。

与此同时,该市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公共机构垃圾分类日常检查制度》《萍乡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制度》等文件,在全市公共机构实行垃圾强制分类,并组织开展全市市直机关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培训,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向面逐步开展。

 

真抓实干谋创新

近日,湘东区滨河社区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原本分散放置在小区里的垃圾桶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投放点规模不大,但设施齐全,有洗手池、排污管道、视频监控、宣传音响等,每日还有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维持投放点的卫生整洁。不少居民反映,垃圾分类投放点建成后,小区的卫生环境得到了明显提升。

2020年以来,该市按照“四有六标配”建设模式在所有公共机构及17个小区打造121个垃圾分类试点,除分类投放、分类收集之外,还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运输,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十三五”期间,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亮点频出、成绩斐然,新建多处“绿色环保银行”,依托奖励机制倡导游客将垃圾带下山分类投放,试点示范小区也试行开展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机制,垃圾分类由“工人包揽”变为“人人参与”。

垃圾的分类处理,也在朝着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方向迈进。“十三五”期间,多举措提升提高垃圾终端处理能力,新增其他垃圾运输车123辆、厨余垃圾运输车4辆、可回收物运输车10辆,不断完善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等。全市医疗废弃物全部得到规范收集、转运和处理处置。在湘东中学,餐厨垃圾被运送到专门的处理中心,经过转化后“变废为宝”。 截至目前,该市拥有两套独立运行的垃圾焚烧线,日处理能力达到1500吨以上,满足各县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同时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标志着该市生活垃圾处理迈入全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先进行列。

 

凝心聚力求发展

作为一项全社会的综合系统工程,垃圾分类涉及生活习惯养成、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等诸多方面,必须从政府、企业、家庭、个人等各个层面共同发力,缺一方而不可为。对此,该市加强宣传引导,加大相关知识与方法的普及力度,让大家普遍养成“随手分”的好习惯,同时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统筹安排机关、学校、小区等场所试点先行,为进行全市推广积累有益经验。

2019年9月起,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学校课程,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开展“环保小卫士”及“小手拉大手”等实践活动,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培养一代新人”的效果。在创建中,参与垃圾分类的志愿者达20万人次,制作了垃圾分类指导手册近10万份,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等活动近200场。作为环卫设施垃圾分类环保基地,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中节能萍乡项目先后接待了云程实验学校及各县区环卫工作人员等多个团体,共计开展活动30多次,接待人次达1400多人。(赵礼靓)

(编辑:李锡念)

来源:人民网

在线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会员
    在线评论用户手册,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评论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

查看评论
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