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的赶考路——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安源 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
市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坚持人民至上,奋力推进幸福宜居家园建设,推动共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成果。安源区作为中心城区,全力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主动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奋力推进园区、城区、景区振兴,实现“三区同振、城乡融合”,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安源,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让城乡居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安源区八一街的基建村小区始建于1985年,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外立面破损、墙体脱落、屋顶漏水、下水道堵塞等问题困扰居民多年,是比较典型的无绿化、无安防、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
基建村小区居民 费莲花说:“以前我们基建村很烂很脏,乱搭建、地上坑坑洼洼,什么都不是很好,像如果下雨,就是房间里面,楼上到处都有漏。”
▲八一街基建村老旧小区改造中(航拍图)
在安源区,像基建村小区这样的老旧小区还有很多,街老、院老、房老、设施老是这些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这些老旧小区居民的烦心事,城市现代化过程中社会治理的 “心病”。为此,安源区全力改造老旧小区,将解决居民的“心事”,治好社会治理的 “心病”,作为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的具体工作来抓。基建村小区就被列入今年8个老旧改造小区之一,目前正在进行精细化的改造,重新规划停车位、新增休闲座椅和休闲设施等,满足群众住有所居的愿望。
基建村小区居民张辉:有时候我就想,我们基建村什么时候才改造,什么时候我们居民也才能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地方、美丽的小区,没想到今年就动工了,我们感到欣慰也很高兴。
▲东大街东升巷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旧城改造提升,不仅让老城区面貌焕然一新,也标志着城市管理进入向纵深推进、精细化管理的新阶段。“用绣花功夫管理城市”,结合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试点城市创建,安源区将老旧无物业小区提升改造工作作为创先争优的重点工程,使这一民生“难点”成为创城“亮点”。
安源区东大街东升巷小区,是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开放式老旧小区,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车辆电瓶丢失、多人入户盗窃等案件曾经常发生。现如今,小区出入口人脸识别系统对进入小区人员进行自动拍照记录,“刷脸”进出,智能道闸一杆一车有序放行;小区内公共区域,随处可见的“小探头”,实现了全时段、全方位的安全监控。在智慧神器加持的基础上,街道还引导小区居民成立业主委员会,引导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实现了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转变。
东升巷小区居民 李振洪:小区现在实现了监控全面覆盖,住这里好幸福啊。老人、小孩子都安全了,安全事故减少了,环境安静了,大家的幸福指数提升了。
▲安源区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安源镇洪都家园房相改造后(航拍图)
今年1至8月,安源区财政总收入43.13亿元,民生支出达30.75亿元。居住在安源区的老百姓有切身体会:安源区变了,环境变得更加整洁,出行变得更加畅通,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城市变得更加繁荣,风景变得更加美丽。
▲全国首批红色名村——张家湾村打造红领巾小镇
在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提升城市管理效能的同时,安源区积极对标全域旅游发展特色区、红色基因传承创新区的战略部署,不断擦亮“工运摇篮”和“红色安源”两张名片,提升安源旅游景区创建质效,打造集工业遗址、城市旅游和安源精神传承于一体的景区。
安源镇安源路矿旅游景区项目建设办公室主任 韩迪新:传承好安源精神,争创国家5A级景区,布局好张家湾国家红色名村建设,安源村省级红色名村等文旅项目,坚持一村一特色、一社区一品牌,将党建工作融入业务、融入基层、融入人心,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真正让红的色彩亮起来,红的旗帜飘起来。(编辑:李锡念)
来源:安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