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动态>非凡“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丨破局跃升铸新篇——芦溪县“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全景纪实

非凡“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丨破局跃升铸新篇——芦溪县“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全景纪实

发布时间:2025-11-26 点击数:14503
0
开栏语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奋斗是最鲜明的注脚。“十四五”时期,于芦溪而言,是锚定高质量发展、深耕产业根基、厚植民生福祉的关键五年。这五年,芦溪始终以“中国电瓷之都”的产业积淀为底气,在转型升级的浪潮中勇立潮头,从电瓷产业的数字化蝶变到新能源项目的扎堆落地,从城乡交通的互联互通到民生保障的提质增效,一项项硬核成果、一组组亮眼数据,不仅记录着芦溪奋勇向前的坚实步伐,更映照出芦溪儿女敢闯敢干、勇担使命的时代风采。

为全景展现这段砥砺奋进的征程,定格这份硕果累累的成就,芦溪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各平台特开设《非凡“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专栏,回望“十四五”期间芦溪的发展印迹,盘点各领域重点成果,展望未来发展的美好图景,激励全县上下在新征程上接续奋斗、勇毅前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芦溪篇章再立新功。敬请关注!



破局跃升铸新篇——

芦溪县“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全景纪实




从赣西大地的千年窑火,到特高压电网的全球布局;从传统瓷业的单打独斗,到“2+1+1”产业体系的集群崛起,芦溪,这座浸润着瓷文化基因的城市,在“十四五”的时代浪潮中,以工业为桨、创新为帆,划出了一道跨越式发展的壮丽弧线。五年间,芦溪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20年的124.88亿元提高到2024年的167.74亿元,2025年预计达176亿元,较“十三五”末提高50亿元以上,规上企业数量翻倍,国家级园区荣誉加身,当“中国电瓷之都”的名号与新能源产业的蓬勃生机交相辉映,芦溪已然书写出县域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聚链成群,筑牢工业发展压舱石
图片

产业是县域工业的命脉,集群化则是产业做强的核心路径。芦溪紧扣“2+1+1”产业体系,以链式招商为纽带,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配套产业完善,形成三大产业协同发力的良好态势,为工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作为芦溪的“当家产业”,电瓷产业在“十四五”期间完成了从低质竞争到全球领跑的华丽转身。为打破发展瓶颈,芦溪先后引进大莲电瓷、抚顺电瓷两大电瓷头部企业,以龙头效应带动赛福电气、京源电气等配套项目落地,推动产品从单一中低压线路瓷,向高附加值的复合材料绝缘子、玻璃绝缘子拓展;同时引入意卡德电气、一互电气等下游企业,实现变压器、熔断器等电力设备的新突破,构建起覆盖40多个系列600余个品种的产品矩阵。如今,芦溪电瓷相关企业从几十家壮大到187家,截止2025年10月园区电瓷电气规上企业达63家,占园区规上企业总数的54.31%,110KV以下线路瓷国内市场占有率超75%、国际市场超20%,“中国电瓷之都”实至名归。

曾几何时,芦溪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尚属空白,如今走进中材锂膜车间,年产10亿平方米的锂电池隔膜生产线高速运转,轻薄如纸的隔膜产品领跑行业;天铭新能源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车间内,红色粉末经精密加工,未来将撑起年超50亿元营收;铭智股份年营收28亿元的亮眼成绩,更让新能源产业有了领头雁。为填补产业空白,芦溪先厘清产业弱链、断链环节,瞄准沿海企业扩张机遇,借力宜春、长株潭周边配套需求,精准引进江苏铭智集团投资建设天铭新能源项目,再以天铭新能源为桥梁,攻坚其上下游企业,成功招引铭德新材料、纵贯线科技、德创新能源等6家配套企业,快速形成产业集群。五年来,从产业空白到聚集27家新能源新材料规上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吸引了6家配套企业扎堆落户,锂电池隔膜—新能源汽车冷却—汽车零配件的产业蓝图,正从规划图纸变为现实图景。

与此同时,电子信息产业紧随其后,9家规上企业生产的移动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如精密螺丝钉般为双首位产业提供配套支撑,2021年至2024年累计营收762.32亿元。虽不算体量庞大,却让整个工业生态链更趋紧实,形成“一强引领、一新崛起、一配协同”的产业新格局,为芦溪工业筑牢了坚实根基。


破局提效,畅通工业发展快车道
图片

“108亿元的中材锂膜项目,100天实现落地。”中材锂膜项目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芦溪“项目为王”的实干速度。如果说产业集群是芦溪工业的“骨架”,那一个个落地见效的项目便是填充其中的“血肉”。    

在项目招引与推进环节,芦溪将“精准”二字贯穿始终。依托前期形成的链式招商与以企招企模式,“十四五”期间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60余个,创新推出“四个一”项目推进机制,组建专班全程跟进,全力破解征地拆迁、手续办理等制约难题。正是这份“保姆式”服务,让大莲电瓷8个月建成投产、纵贯线科技提前2个月完成设备调试,萍乡通用、京源电气、强盛电瓷、牡丹江电瓷等11个重点项目正加速推进。截至2025年10月,园区企业总数达152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16家,更集聚了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家、省先进级智能工厂3家,优质企业矩阵的持续壮大,让芦溪工业的“朋友圈”越来越优质。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项目落地见效的“生命线”。为给企业提供全方位保障,芦溪打造“溪心办”一站式服务平台,化身企业发展的“贴心管家”。累计解决企业用地、用工难题上百余件,“财园信贷通”每年支持当地企业发展达到2亿元以上;网格化挂点帮扶机制与《惠企政策明白手册》的精准推送,更让政策红利直达企业末梢。中材锂膜项目负责人曾感慨:“没想到108亿元的项目能‘百天落地’,专班全程帮我们协调用地、配套变电站,省去了太多麻烦。”除了服务温度,芦溪更守住发展底线:聘请“安全管家”“环保管家”对园区企业开展“地毯式”排查,安全隐患整改率保持93%以上;建成并投入运行日处理能力1000吨城北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有效确保工业污水“应收尽收”;6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4家省级绿色工厂的培育,让芦溪工业在发展中守住生态底色,实现发展与环保双赢。

土地资源是项目落地的“硬约束”,面对园区空间受限的难题,芦溪打出“腾笼换鸟”的组合拳。江西启晨实业的旧厂房拆除重建,变身高强电力科技的现代化车间,萍乡市恒运重工的低效用地盘活利用,铭皓工业的设备迅速进场,每一寸土地都优先投向电瓷、新能源等优质产业,中材锂膜二期用地需求顺利解决,小微企业也觅得发展空间,规上工业企业亩均产值显著提升,“好钢用在刀刃上”的精准施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彰显出芦溪破解发展瓶颈的智慧与魄力。


赋能出海,开拓工业发展新蓝海
图片

在中材江西电瓷的实验室,一块C130瓷材料样品正接受-60℃极寒测试,即便冻至结霜,绝缘性能依旧稳定,这是全国唯一通过该认证的电瓷材料,一举打破北欧企业的长期垄断。如此硬核的技术实力,源于芦溪坚实的创新根基,21家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为产业赋能,其中国家电瓷电气检测中心提供权威质检支撑,芦溪高压电瓷电气研究院聚焦技术攻坚,与中南大学、西安交大等12所高校深度携手,共建1个院士工作站、2个省级博士创新站。在此加持下,7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瞪羚企业蓬勃成长,中材电瓷3个项目获批省级科技项目,全县3项成果斩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芦溪造”的技术底气日益雄厚,为开拓全球市场筑牢坚实基础。

“出海难”曾是芦溪电瓷企业的痛点。为破解这一困境,芦溪立足电瓷电气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实际,创新搭建集信息共享、代运营服务、自营拓展于一体的电瓷外贸平台,定期组织企业参与国际展会、开展精准宣传推广,协助企业拿下3个国际商标、7个国际产品认证、13个国际互认认证,组织企业亮相国际展会,为企业对接全球市场搭建起“专属桥梁”。

外贸平台与品牌建设的双重发力,让芦溪出口成果持续“飘红”。2025年1-6月,电瓷电气出口企业增至22家,同比增长83.33%,出口金额达1.49亿元,同比增长68.87%,超高压电瓷产品广泛销往中东、南非、东南亚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电网建设中留下“芦溪印记”。“十四五”以来,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达62.55亿元,现汇进资683万美元,中材电瓷、大莲电瓷跻身全球绝缘子领域一流服务商,越来越多“芦溪造”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赢得赞誉,让赣西大地的工业名片闪耀世界。

微信图片_2025-11-13_150831_397.jpg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芦溪的工业故事远未落幕。千年瓷火将继续照亮创新之路,新能源引擎将持续澎湃发展动能,芦溪必将以更昂扬的姿态,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的征程中,书写更多属于赣西大地的辉煌篇章,让“芦溪力量”在全球产业版图中愈发耀眼。

(编辑:李锡念)

来源:今日芦溪


在线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会员
    在线评论用户手册,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评论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

查看评论
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