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区多措并举筑牢防溺水“生命防线”
盛夏时节,随着气温攀升,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为切实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安源区各镇街迅速行动,通过“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体防控体系,织密防溺水安全网络。从高坑镇的AI智能预警到后埠街的“小卫士”宣传活动,从青山镇的拉网式排查到横龙社区的情景教学,全区上下以“零溺亡”为目标,创新举措、压实责任,构建起政府主导、家校联动、社会协同的防溺水工作格局,为人民群众撑起坚实可靠的“安全伞”。
高坑镇:科技赋能构建全方位防护网
高坑镇以“零溺亡”为目标,创新建立“方案+责任宣传+教育排查+科技”三大体系。组建160余人的巡防队伍,对210个重点水域实施“一域一策”管控。该镇引入AI预警系统,在危险水域安装智能监控,当人员靠近时自动触发语音警告并推送告警信息,实现“人防+技防”双保险。
同时,针对102名留守儿童建立“一对一”联系机制,通过“万师访万家”活动强化家校联动,今年累计开展宣传活动30余次,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7000余份。
青山镇:拉网排查筑牢水域防线
青山镇召开防溺水专题部署会,深入剖析当前形势,分解各村任务,组建专业巡查队伍对河流、水库展开“拉网式”排查,重点检查警示标识和“四个一”装置配备情况。
特别加强午后、傍晚等高危时段的巡查力度,及时劝离水域周边玩耍的儿童。该镇创新开展暑期公益托管班、“周五田间移动课堂”等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通过村级大喇叭、微信群等多渠道营造安全氛围。
安源镇:专项检查促整改落实
安源镇联合派出所开展防溺水专项检查,重点核查各村防溺水工作资料和隐患整改记录。工作人员实地检查水域警示标识、防护设施,发现问题立行立改。通过知识讲座、张贴标语、入户宣传等方式,引导家长履行监护责任,提升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
后埠街:小卫士带动全民参与
后埠街职工之家开展的“小卫士防溺水宣传活动”别开生面,孩子们通过案例讲解、情景模拟等方式学习“六不准”原则和救援技能。“知识闯关”游戏让防溺知识入脑入心,这些小卫士在返程时成为流动宣传员。
街道组织专人对水域隐患点进行“地毯式”排查,联动学校、志愿者成立“水域巡逻队”,形成“街道+家校+社会”联防体系。
丹江街:绘制安全地图精准防控
丹江街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将辖区河流、山塘绘制成“安全地图”,组建由民警、网格员、志愿者组成的巡查队每日巡逻。针对排查发现问题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时限和责任人。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警示案例,线下入户宣讲、悬挂横幅,着重提醒家长履行监护责任,营造全员参与的防溺水氛围。
东大街:九支巡河队守护水域安全
东大街组织9支巡河队伍,重点检查危险水域警示标识和人员活动情况,对私自下水行为及时劝阻。工作人员全面核查救生圈、救生绳等“四个一”设备,及时更换损坏器材。通过全覆盖巡查和宣传教育,切实织密防溺水“安全网”。
白源街:联防联控消除隐患
白源街召开防溺水工作部署会,联合志愿者组成巡防队对坑塘、河流进行排查,详细检查警示标识和救生设备,同步开展知识讲座和宣传单发放,从源头上预防溺水事件发生。
横龙街:情景教学提升自救能力
横龙街通过“珍爱生命,预防溺水”活动,用真实案例讲解野外水域危险。志愿者演示“呼救优先、器材辅助”的救援原则,居民通过互动问答掌握自救技巧。
防溺水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下一步,安源区将继续保持高度警惕,以更严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更暖的服务,筑牢防溺水“生命防线”,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庄严承诺。
(编辑:李锡念)
来源:安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