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动态>安源区青山镇人大:靶向监督护航绿水青山

安源区青山镇人大:靶向监督护航绿水青山

发布时间:2025-05-14 点击数:12258
0

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沥青道路、一户户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这是安源区青山镇新农村的新风貌。近年来,青山镇人大发挥监督推动与桥梁纽带作用,聚焦生态环境保护,通过精准调研摸实情、靶向监督促落实、创新机制固长效,让这个曾经因矿而兴、因矿而困的老工矿乡镇焕发出新时代的盎然生机。

精准调研:把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

对于长期受工矿产业粗放发展影响的青山镇而言,生态治理的第一步是找准“病灶”。青山镇人大建立起“群众点题、代表领题、人大破题”的工作机制,让调研成为破解生态难题的“金钥匙”。依托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设立“生态意见征集箱”,开展“我为家乡生态献策”主题活动,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工矿旧址、河流沿岸,以“拉家常”、开展“屋场贴心会”等形式收集群众意见。

在集中调研中,青山镇人大将收到的关于矿山生态修复、生活污水治理等方面的建议,梳理形成包含具体问题的“青山镇生态环境问题清单”。“以前矿区开采留下的边坡裸露,一到雨季就有滑坡风险,大家路过都提心吊胆。”来自青山村的人大代表吴涛在调研中收集到群众诉求后,第一时间将“废弃矿山边坡治理”列入清单重点问题。

青山镇人大将调研成果转化为监督履职的“施工图”,建立“问题清单—监督清单—履职清单”动态管理机制。“我们每月都会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办,对进展缓慢的项目进行约谈提醒,确保清单上的每个问题都有人抓、有人管。”青山镇人大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靶向监督:把规划蓝图变成实景画卷

为顺应人民期待、提升发展质量,青山镇按照重点突出、分类施策、阶段治理、全面复绿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废弃矿山实施复绿工程。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青山镇人大建立“事前参与论证、事中跟踪问效、事后评估验收”的全程监督机制。事前,组织人大代表参与项目设计方案评审,针对施工工艺、资金预算等提出修改意见,推动项目设计更贴合实际需求。事中,成立“项目监督小组”,深入施工现场开展巡查,重点监督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落实情况。事后,协同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土壤质量改善指数、植被存活率等关键指标进行评估,并组织人大代表开展项目满意度测评,通过“数据验证+民意检验”,确保生态修复工程质量经得起时间与群众检验。

如今,走进青山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盛开的花儿在绿丛中笑颜迎客,孩童们嬉笑追逐,游客们打卡拍照,药农们打理中草药……曾经的项目监督成果,正化作小镇的勃勃生机与无限活力。

创新机制:从短期整治转向长效管护

生态治理不仅要“治得好”,更要“管得住、可持续”。青山镇人大以创新机制为支点,撬动“生态保护—产业升级—村民自治”的协同杠杆,推动生态治理从“政府独唱”迈向“全民合唱”,从短期整治转入长效运营。

在实现矿山复绿的基础上,青山镇采取“景治结合”方法,将生态修复和经济转型有机结合,利用废弃矿区复绿后的新增用地,发展特色种植、生态旅游等绿色经济,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生态修复+”路径。青山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乌石印象生态园、复绿矿区上的千亩油茶林……不仅营造了绿色发展的生态环境,更是通过发展乡村游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此外,针对乡村生态管护中的难点问题,青山镇人大推动村(社区)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村规民约,对垃圾分类处理、畜禽养殖管理、河道管护等事项作出明确规定。通过村民自治的方式引导群众养成绿色生活习惯。同时,建立“生态红黑榜”制度,对遵守公约的家庭进行表彰奖励,对违反公约的进行批评教育,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

(编辑:李锡念)

来源:萍乡日报

在线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会员
    在线评论用户手册,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评论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

查看评论
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