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乡村振兴>芦溪县水山村:绘就“四融一共”乡村振兴新图景

芦溪县水山村:绘就“四融一共”乡村振兴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4-21 点击数:9736
0

走进被群山环绕的芦溪镇水山村龙窝自然村,只见满山遍野的桃花竞相怒放,红墙黛瓦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渔水情缘民宿掩映在青山绿水中,恍若一幅景美人和的乡村画卷。不远处,游客们手持自拍杆,兴致勃勃地体验山间风景。

这幅生动的乡村图景,正是芦溪县以景村融合、产村融合、三治融合、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四融一共”为抓手,发挥项目资金撬动作用,引入社会资本整体建设运营,打造和美乡村的缩影。

山水田园变身“网红打卡地”


水山村依山傍水,迳口河穿村而过,民居错落有致,宛如一幅水墨画卷。村支书胡小花介绍:“我们坚持‘不搞大拆大建’,而是就地取材,把自然景观与乡村风貌有机融合。”村里采用土地租赁、土地流转等盘活资源,将群众的撂荒田流转过来,深度融合田园观光旅游文化,发展生态种植体验基地、稻田摸鱼等集体产业经济;利用闲置古建筑民房翻新改造,打造乡村特色民宿等新业态;在2024年渔水情缘民宿被为“三星级民宿”,同时培育水山竹林观光园、生态徒步体验区、合丰蛋鸡养殖场、无公害蔬菜采摘基地等示范项目,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水山村龙窝组汪宇峰笑着说:“现在村里干净又漂亮,游客多了,自从有了民宿以后,我家的餐饮生意越来越好了。”据统计,2024年以来,水山村便接待游客5万人次,村集体经济增收7.5万元。

“树上结果”“林下养鸡”种养结合蹚出共富路

“我们养殖了五黑鸡、三黄鸡等品种的土鸡。目前,基地有1万多只土鸡,其中有3000多只土鸡产蛋,每天的产蛋量300多斤。”合峰蛋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腾荣指着这连片的产业基地介绍道,“每天,土鸡既能自由采食林下的杂草、蚂蚁、蚯蚓等天然食料,也能吃我们配制好的饲料。鸡的排泄物则可以为土壤补充养分,促进果树的生长,形成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这些鸡天天在果树林里跑,鸡的肉质更加紧实、鲜美,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水山村依托葛溪正太等龙头企业,流转土地200余亩,通过实现“一地双收”,每年每亩带动村集体增收7.2万元。

村里还深挖“土特产”潜力,发挥处于天然富硒富锌优势,以“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入股分红的形式,带领党员群众成立芦溪县香香生态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养殖本地黄牛30余头,本地土鸡2000多羽,种植玉米、生姜,季节蔬菜等农业产业,同时还加工腊肉、腌菜、腊牛肉、生姜等农副产品,将两个合作社的农产品直供龙窝民宿,让游客来到水山能够买到他们放心的无公害农产品,从而形成了水山产业内部循环。“去年村集体经济突破32.6万元,村民生活有成色了,我们干劲更足了!”胡小花说。

“小网格”托起“大民生”


水山村将全村划分为3个网格,全村设立党员中心户4个,联系骨干党员32人,做到联系服务432户群众全覆盖,形成“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的治理格局。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移风易俗宣传等活动。水山村龙窝组王大姐说道:“自从加入网格化管理,我更加关注村里的动态了。家里水管坏了,就及时上报给了网格长,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党建引领是关键,村党支部带头发展产业,盘活闲置农房10栋,吸引村民以资金、土地入股。村干部还带头整治高价彩礼,倡导文明殡葬等,通过以“党员为骨干、群众共参与”的方式组建水山为民服务队,党群共治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文明新风蔚然成风。

胡小花笑着表示,“乡村振兴不是靠说出来的,我们将立足水山村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把现有的几个产业做好、做实,利用村里良好的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把水山村打造成3A级景区。”


记者手记

水山村的实践告诉我们,乡村振兴没有固定的模板,关键在于因地制宜、敢于创新。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在融合发展中不断探索,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绘就景美人和、共同富裕的美好新图景。

(编辑:李锡念)

来源:芦溪县

在线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会员
    在线评论用户手册,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评论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

查看评论
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