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大安林场:藤茶绿意浓 振兴路更宽
萍乡市大安生态公益林场通过林权制度改革,发展藤茶产业,让分散的山地和山林焕发生机,成为带动林农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眼下正值春耕时节,在芦溪县新泉乡市上村江背的山坡上,当地村民陈述清和大安林场的职工正忙着种植藤茶。陈述清说,他把闲置的土地流转给了大安林场种藤茶,农闲时候在林场做事,一年能赚一万多元。
除此之外,大安林场今年还在新泉乡陈家坊、万龙山乡贺家坊村、银河镇长竹村等地种植藤茶500亩。通过"三权分置"确权登记、林地收储流转等改革举措,使曾经"碎片化"的林地形成集聚效应。
萍乡市大安生态公益林场副场长周其洪介绍,通过创新“林场+村集体+农户”合作模式,带动林农户均增收5000元。同时构建产学研旅一体化体系,与江西农业大学共建藤茶特色产业基地,开展品种培育与深加工技术研发,开发藤茶体验店、杯中茶等创新产品,规划林旅融合线路,打造种植、加工、体验全产业链。
产业振兴的红利同样惠及林场职工,敖永江在林场工作已经有34个年头了。发展特色产业之后,他的日子也是过得越来越红火。“林场通过发展藤茶产业,改善了林场职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去年职工增收了1万多元。”敖永江高兴地说。
在大安林场绿色产业版图中,还有一抹格外动人的“暖色”。林场与芦溪县特殊学校共建了藤宝基地,为学校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以保底价回收茶叶,帮助残障儿童找到了融入社会的“窗口”。
与此同时,大安林场还组建了技术服务队,为周边合作社提供"保姆式"指导。芦溪县银河镇长竹村种植大户章理生在林场的技术帮助下,今年就在自家林下套种了藤茶35亩,预计今年的收入有15万元左右。萍乡市大安生态公益林场营林科长李昌荣介绍,他们带动林农100多户,不仅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还以保底价回收茶叶,为林场集体经济增收120万元。

从“碎片化”林地到产业示范带,从单一种植到三产融合,萍乡市大安生态公益林场的改革实践,正是萍乡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缩影。一株藤茶,绿了山头,富了百姓,更铺就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编辑:李锡念)
来源:萍乡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