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岗不离党 退休不褪色——“银龄”力量助力基层治理
在安源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退而不休,用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小区环境的维护中;他们化邻里纠纷、解居民之急,为社区治理发挥余热;他们活跃在社区的大街小巷,用行动诠释老有所为的人生价值,他们就是“银龄”志愿者群体。
来到丹江街江矿社区,记者发现有一支特殊的志愿服务队,由一群热衷公益事业的老干部、老党员组成,他们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平均年龄62岁。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通过调解矛盾、环境维护、议事会入户陪伴、走访困难群众、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积极参与社区事务,成为基层治理的一股重要力量。
“刘叔,9栋5楼和6楼的住户,因为噪音问题起了冲突,双方沟通困难,还要请您出面帮忙调解一下。”这是一通来自社区网格员的求助电话,电话中的这位刘叔叫刘国森,是一位年近七旬的退休党员,原江矿社区退休四支部书记,更是江矿社区的一道温暖风景线。他有着一副和善的好脾气、一双乐于倾听的耳朵、一张善于沟通的巧嘴、一副天生的热心肠,小区居民碰上难解决的事情,都乐意找他帮忙“灭火”,居民们也为他起了个绰号叫“灭火队长”。接到电话后,刘国森迅速与网格员一同到现场实地了解情况,在他的引导下,双方达成和解。像这种“鸡毛蒜皮”的纠纷,在社区偶有发生,但只要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一声呼唤,刘国森便是随叫随到,家长里短的矛盾也能快速化解。
不仅在社区里能看到这位“灭火队长”,在“安源红邻里之家”的安馨食堂也能看到这位老熟人的身影。为老人们打菜、带着志愿者们一起包饺子......在邻里之家的大堂里,记者看到在志愿积分册上,刘国森的服务工时已达3000多个小时,累计积分7375分。在这样的氛围里,社区越来越多的老党员亮身份、当先锋,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参与到江矿社区管理服务中来。住在丹江小区居民肖良梅说:“在小区随处可见老党员们和志愿者的身影,社区现在发展这么好,多亏有这支志愿服务队。”而这本志愿积分册上密密麻麻写满了139个人的名字。
家住江矿社区的谭金梅阿姨是附近出了名的“面点大师”,包子饺子样样精通,她不仅自己做,还教大家一起做。谭阿姨组织的面点制作活动吸引了社区众多退休老人的参与。“这个面点怎么做啊?我也想学学......”从和面到发面、从擀皮到包馅、从压型到进锅,在欢声笑语中,老人们不仅学会了新技能,更收获了友谊与快乐。志愿者们将制作好的包子饺子进行售卖,售卖所得又用于幸福食堂资金循环。对于谭阿姨来说,制作面点不仅仅是爱好,更是反哺幸福食堂经济来源的手段。像这样的党员骨干、志愿者在江矿社区还有很多,他们将自己在工厂、矿山时的拼搏奉献好作风,继续发扬光大在社区这一新阵地上,筑起社区管理坚强堡垒。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居住在辖区里的退休党员、职工了解社区环境,熟悉周围群众,闲暇时间较多,有工作经验,个人管理能力较好,工作能力较强,参与社区基层治理,调解社会矛盾纠纷别具一格、独具特色,思想活、办法多、点子正,很受基层一线群众的欢迎与好评。”据江矿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昌云所说,用群众的身边人做好群众的身边事,可以赢得群众的充分信赖,可以及时将党的好政策、好声音传递到基层群众心里去。
安源区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制度,激发社区群众参与社区共治的热情。不少老年人的价值观也在转变,很多老人不再满足于退休赋闲在家、颐养天年,渴望能继续发挥余热,而像刘国森、谭金梅这样的“银龄”志愿者只是安源区众多“银龄”志愿者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安源区登记的实名志愿者已有14万人,而其中超过50%都是“银龄”志愿者,他们利用所学所长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让党建氛围“浓”起来、各项事务“揽”起来,社区活力“燃”起来,成为促进安源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的“银发力量”,一幅幅多元共治、人人尽责的基层治理新画卷正在安源区徐徐展开。
(编辑:李锡念)
来源:安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