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温度】八一街:巧打“线上线下”组合拳 架起党群服务“连心桥”
便民服务中心是政府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也是优化政务服务的关键节点,近年来,八一街便民服务中心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以“小窗口”服务“大民生”,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用专业、高效、贴心的服务,让居民幸福生活“再升级”。
聚焦线上平台,办好群众“暖心事”

不久前,八一街便民服务中心突然在“12345”政务服务平台上接到一件来自辖区汪公潭村的紧急工单。原来是有村民反映其居住地突发停水,直接影响到周边300余户约1000名村民的节日期间生活用水问题。接到诉求后,中心快速响应,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村干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迅速对接自来水公司核查停水原因。经过三方工作人员一天一夜的努力,村民的生活用水在平台接到工单的第二天下午15:20分便恢复了。当地村民对街道和村委会的响应速度和解决力度纷纷给予了高度好评。
同样在包家冲社区的杨家巷,在前几年经过老旧小区改造后,居民的居住环境大大的改善。然而改造结束没多久,就出现了让老人们困扰的不合理停车位、出行不便、闲暇时间无处休闲等问题。在社区网格员的宣传引导下,小区的老人们决定通过“12345”平台来解决。在接到便民服务中心转派工单后,社区负责人和网格员第一时间到小区了解具体情况,随后便召开了居民座谈会,在广泛地征求了居民的意见建议后,决定将部分车位改成公共休闲区域,在四周安装马丁桩并在区域内摆放石凳桌椅方便老人休息。老人们看到改造的变化后对平台快速解决问题赞不绝口,还给社区送去了感谢信。

自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启动以来,八一街便民服务中心便将承办的每一个热线工单作为联系服务群众、宣传引导群众、组织凝聚群众的载体,通过分类交办、限时办结,督促承办单位第一时间接单响应、第一时间办理、第一时间反馈、第一时间回访,一件件“暖心事”落地落实,拉近了党群距离,赢得了百姓认可。
优化窗口服务,做好群众“贴心人”
为持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八一街便民服务中心变“被动服务”为“靠前服务”,从“百姓上门”转为“我们上门”。在服务大厅设置“小萍帮办”专台,建立了一支帮办代办服务队伍,推行“一对一”帮办代办、“一件事一次办”、“异地通办”便民服务。为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入厅咨询引导,针对老年群体全程帮办代办,全程陪伴服务,不仅如此,“小萍帮办”服务队还联通社区网格员一起积极收集办事群众和社区居民需求,帮助落实服务事项。为了能贴心服务好辖区人口占比大的老年人群体,解决“用机难”问题,八一街便民服务中心以街老年学校为平台,多次邀请社会组织,聚焦老年人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开展了生动有趣的“赣服通”使用培训课,现场互动良好,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注重融合贯通,服务群众“解民忧”

八一街便民服务中心将线上平台和线下窗口融合,对“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以及“小萍帮办”队伍和网格员排查上报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协助办理的群众诉求,统一接收、分派、交办、督办、反馈,增强事项办理质效,据统计,今年以来共,共受理“12345”平台事项94件,已办理85件,“小萍帮办”共办理事项30余件,网格员排查上报并解决事项100余件。同时,以街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站为牵引,推动便民服务、诉求化解等向社区(村)、网格延伸,通过建立社区干部坐班、网格长带班、网格员职守常态化机制,征求群众意见,形成服务清单,同时开展“屋场贴心会”让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没了距离,相互之间畅所欲言,真正将服务居民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网格办小事、报大事,部门办实事、解难事,属地办好事、快办事”的良性互动。
(编辑:李锡念)
来源:八一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