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乡村振兴>【安源•力度】撂荒地变“希望田” 乡村振兴添活力

【安源•力度】撂荒地变“希望田” 乡村振兴添活力

发布时间:2023-05-15 点击数:10412
0

    春耕时节,安源区把开展“撂荒地”整治作为粮食生产安全和耕地保护的重要抓手,让“沉睡”的土地“活”起来,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

    日前,记者在高坑镇裴家村撂荒地整治现场看到,一台挖掘机挥舞着“铁臂”平整荒地。

    “原本这里是长满杂草的荒废田地,现在这周边都种上水稻了!”高坑镇裴家村种粮大户范检晖说道,“在前段春雨频繁的天气中,我们合作社直播了300亩,我们计划机器插秧150亩,人工插秧150亩,共种植早稻600亩。”

    裴家村党支部书记吴绍华说:“今年撂荒地整治工作启动以后,区、镇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现场,指导整治工作,村党支部充分利用‘群众说事会’、村级广播、微信群等载体,大力宣传惠农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撂荒地整治工作。”

    高坑镇裴家村撂荒地整治工作,是安源区撂荒地集中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安源区扎实推进农村撂荒地集中整治工作,抓好农业发展“命脉”,实施土地复耕复种,确保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公路沿线等可视范围还是出现部分撂荒现象,据悉,目前上报抛荒面积320余亩,已经整治260余亩,其余6月底之前整治到位。

    区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科级干部宋桥萍告诉记者:“合理规划旱地种植薯类、玉米等杂粮,充分利用全区低龄果园、油茶园以及田埂等土地资源,发展杂粮间作套种,扩大杂粮播种面积,全力完成好杂粮生产任务。”

    为巩固撂荒地整治成果,安源区采取引导农户种植、依托项目发展、引进业主进驻、村级组织参加、实行奖补政策等有效措施,对全区撂荒地实施分类复耕,防止耕地“非粮化”。同时,建立台账,分类制定整治措施,因地制宜种植粮食、蔬菜等农作物。

    据悉,安源区各镇街均已动工整治,在全区掀起撂荒地整治热潮。

(编辑:李锡念)

来源:安源区

在线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会员
    在线评论用户手册,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评论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

查看评论
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