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木的美好“鳗”生活
养殖工人对鳗鱼苗进行分拣分池工作
桐木镇黄图村群山连绵、草木葱茏。这里的水质环境优越,清冽甘甜的车磨山泉水为“娇生惯养”的鳗鱼生长繁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桐木镇黄图村上栗县天成鳗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
养殖工人对鳗鱼苗进行分拣分池工作
“车磨山泉的水质清澈,养出来的鳗鱼质量上乘。我们采用‘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生产模式’来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本地水产养殖产业快速发展,在经济收入方面实现‘双赢’。”严金利介绍,天成鳗业作为上栗县招商引资扶贫项目,现有鳗鱼养殖面积有11000平方米,年投放鳗鱼苗约150万条以上,生产成品鳗鱼200余吨,产值达2000余万元,产品主要出口日本、韩国、美国及东南亚等国家。
养殖工人对鳗鱼苗进行分拣分池工作
“通过土地流转,现在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可增加3万元左右。养鳗鱼,不仅为村民打开了眼界,更是闯出一条新的致富路。”黄图村党支部书记欧阳耀星乐呵呵地说道。
做活“特种水产养殖”文章,把特色水产养殖作为农民增收的产业来发展,给周边老百姓和贫困户带来的效益愈加明显。“在这里养鳗鱼,每月工资5000元,下班后可以回家陪陪家人,比在外面打工好多了。”黄图村大屋里14组村民欧阳海波高兴地说道。
为助力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公司优先吸纳本地劳动力,帮助2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收入增加了,村民幸福感不断增强。
养殖工人对鳗鱼苗进行分拣分池工作
“这里的环境好、水质好,我们也有责任爱护它。”严金利说,为了将养殖场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他们专门设计建造了一个1700平方米的尾水处理系统,通过对养殖用水的净化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眼下,严金利最希望的是能扩大养殖规模,提升经济效益,带动更多的村民通过发展特色养殖增收致富。
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近年来,上栗县大力推进特色养殖产业发展,做大乡村特色产业,坚持本土培育和外部引进“两手抓”,逐步构建立体特色产业模式。截至目前,全县遴选了110个优质产业项目,拨付扶持资金2054.4万元,带动1047户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增收。特色养殖在乡村振兴发展征途中“开辟”出了一条农业强、农民富的致富路。
(编辑:李锡念)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