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芦溪县:一城文明花开 满目幸福景象
晨曦初露
在城市步道健身晨跑迎接美好一天
在城洁路畅、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中
享受工作时光
携家人一同漫步
欣赏流光溢彩满城璀璨

生活在芦溪,你便会深深爱上这里。天蓝、水清、地绿、路畅、城靓,春赏百花夏戏水,秋游美景冬踏雪,芦溪的大街小巷处处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文明之花满城绽放。
一城之美,始于文明。自2020年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芦溪持续巩固这个“金字招牌”,久久为功。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综合得分91.19分,在全国两届134个县级全国文明城市中位列第十三,在全省5个县级全国文明城市中位列第一。
“请戴好头盔,等绿灯时再过马路。”在芦溪的大街小巷,总能看见醒目的“志愿红”:交通路口,他们进行交通劝导;公交站前,他们搀扶老人上下车;社区家园,他们指导垃圾分类……
10支专业志愿服务大队,1支社会志愿服务大队,45支乡镇志愿服务分队,290余支村、社区志愿服务小队,全县注册志愿者2.8万余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8000余次,受益群众3万余人,活跃在芦溪大地的志愿者让更多人触摸到了这座城市的气质和温度,为这座城市的文明撑起了新高度。
从“志愿”精神出发,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带动一座城,以爱的名义,志愿服务的旗帜在芦溪高高飘扬,让这座城市处处闪耀文明的光芒。
关爱留守老人、困难群众、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书香芦溪全民阅读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小分队”进基层活动……每一次真诚的服务,每一次无悔的付出,都是向善向上凝聚人心的力量。每一句由衷的感谢,每一次竖起的大拇指,都是对文明实践的认可。
志愿者 陈远峰
“利用周末或者工作之余,定期参加捡拾垃圾、规范停车、疏导交通等志愿服务活动,看着街道环境变得更加整洁,交通更加畅通,心情也更加舒畅。”
漫步袁河河畔,蜿蜒曲直的健身步道镶嵌在河边,三三两两的行人在沿河步道上散步,几只水鸟在不远处的沙洲上自在觅食,一幅“水清岸绿、河畅景美、水鸟翱翔”的祥和画卷跃然眼前,成为提升城市“颜值”的点睛之笔。
守护辖区蓝天、碧水、净土,芦溪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文明芦溪之美,美在好生态。2022年1-8月,全县PM2.5浓度均值为21.2μg/m3,同比改善5.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5%,同比改善2.3个百分点;5个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境内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均达到Ⅲ类及以上,达标率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100%,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质,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环境风险态势平稳,
文明芦溪向绿向新,清新的空气,标志性的“芦溪蓝”,碧水逶迤、青山相向间,人们看见了美丽乡愁。
市民 颜建波
“这两年的变化非常大,通过河道治理和城区绿化,水变清了,山变绿了,空气也清新了,我们日常休闲有了好去处,生活幸福感也提高不少!”
在芦溪,“文明”的印记随处可见,这里不仅有串山连水的“诗和远方”,更有为民办实事的脚踏实地。
民生是文明之根,芦溪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关注差距,不让一人一地掉队,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创城突出问题攻坚整治行动,累计拆除“两违(危)一临”建筑89处10825平方米,改造人行步道2168平方米,盲道150平方米,更换井盖56套,清掏雨水槽2143座,修补路面564平方米,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6个,涉及3493户,发展的指针始终指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未贯通路陆续通车、老旧小区升级改造,城市品质有了新提升;农贸市场干净整洁,菜篮子里氤氲着烟火气和文明味,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背街小巷迎来华丽转身,有颜值、有文化,让文明芦溪更有“面子”……
市民 贺旭昱
“以前这里停满了各种车辆,我们经过这里很不方便。现在好多了,机动车乱停乱放的现象明显减少,整个城区既干净又整齐。”
有人说,文明芦溪是黄色的,黄色,是守护。在十字路口、在斑马线旁,在每一个危急的时刻,他们用脚步丈量道路,用腰杆守护平安,指挥手势是指令,更是一路平安的美好祝愿。
有人说,文明芦溪是橙色的,橙色,是奉献。任灰尘沾满脸颊,任汗水浸透衣裳,他们从不抱怨,从不叫苦,在每一个朦胧的清晨,在每一条无人的街道,用自己辛勤的劳动用心雕琢着城市的美丽。
有人说,文明芦溪是白色的,白色,是坚守。防护服里裹着沉甸甸的责任,他们身着最醒目的白,却看不清口罩下的面容,他们年龄、身份各不相同,却成为隔离在群众和疫情中间最为坚实的屏障。
还有人概括,文明芦溪是彩色的,彩色是幸福。文化厚重、崇德向善,文明新风遍吹角角落落,文明言行处处可闻可见,一个转弯,一次凝眸,总能与文明不期而遇。
同心掬得满庭芳
五颜六色勾绘出的文明芦溪
愈发可人
(编辑:李锡念)
来源:芦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