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教育>专题 | “减“而不“简”,百花争艳——安源式“双减”,让教育向阳而行!

专题 | “减“而不“简”,百花争艳——安源式“双减”,让教育向阳而行!

发布时间:2022-09-22 点击数:14415
0

素质成果展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安源区各中小学校因校制宜、“量体裁衣”,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做优教育本色、做足文化亮色、做强学科成色、做厚教师底色,从优势出发,从成长出发,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范式,不同的风格,殊途同归,共同指向于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个性彰显,全面发展。

    为展示全区各校“双减”工作好经验、好做法,展现广大师生在落实“双减”中良好的精神风貌,安源区教育局推出以“减负提质多措并举 教育生态持续向好”为主题的全区“双减”工作成果展。这是一次浓墨重彩的华丽绽放,也是一次如期而至的集中检阅。

让我们回归教育初心,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看看安源区是如从“文化”看特色、从“服务”看成效“、从“减负”看提质,推动“双减”工作持续走向纵深的!

    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萍乡市安源学校击剑工作坊,击剑被称之为“剑道上的芭蕾”、是力与美的结合。学校开设的击剑社团活动为每一个有击剑爱好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发现自我、展现自我的平台,丰富了孩子们的文化生活,展现了孩子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萍乡市安源区城北小学通过“和美文化”发掘,丰富学校特色校本课程“荷课程”;通过学校“荷课程”开发,传播“和美文化”;实现学校“荷课程”与“和美文化”的双向互动。“荷课程”的实施是对教育本质的追寻,是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课程文化等多层次、多方位,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师生的人文精神,从而构建圣洁儒雅的新型学校文化,形成“一荷一世界,千荷千芬芳”的教育生态。



    安源花果历史悠久,是萍乡市传统手工艺食品的典型代表,既有食用价值,又具观赏性,是我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萍乡市安源区城区小学积极传承非遗文化,将花果雕刻纳入校本课程,受到师生们喜爱。

花果是采用柚子、桔子、辣椒、南瓜等时令果蔬的根、叶、果实为原料,再经过选料、洗净、切叠、雕刻等十道工序手工精制而成。制作成的花果色泽鲜美、造型独特、口感甜脆,是馈赠亲友和招待客人的珍品。就手工工艺而言,安源花果作为传统食品享誉全国,被誉为“中国一绝”。它的花型有的似剪纸,有的似镂空玉雕,非常考验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打起竹板响啪啪,

我把学校三香文化夸一夸,夸一夸呀夸一夸!

说三香,赞三香

三香文化包括啥?

书香、墨香和花香

    闻着快板声走去,是萍乡市安源区八一小学的《赞三香》。“三香”是指书香、墨香、花香相融合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具体说来,是指举全校之力,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让学生通过海量阅读在“书香”中获得心灵的滋养,品味多彩的人生;营造幽雅的墨香氛围,让学生通过书法、国画等传统艺术在“墨香”中传承优秀文化,受到美的熏陶;营造纯真的花香氛围,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在“花香”中习得良习,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并通过“三香”校园文化建设,把八一小学打造成至纯至美的花园、书香弥漫的学园、身心愉悦的乐园、实现师生素养提升,追求专业化成长的家园。

    萍乡市安源区五陂学校是一所艺术教育基础比较深厚的学校,充满文化艺术韵味。学校高度重视版画特色教学,创作了版画教育的校本课程教学资料。从2016年开始组建版画制作艺术社团,发掘和培养版画制作的特长学生,2021年五陂学校入选全国第三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版画艺术)传承学校。

    五陂学校版画类型包括画稿、刻板、拓印等制作过程,表现题材以中国传统的梅、兰、竹、菊、乡村景色、人文环境等为主;制作版画的材料和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萍乡市安源区第三小学于1958年建校,半个世纪来,学校以严谨的治学,扎实的作风赢得了社会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根据三小的实际情况,他们把书法特色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工作的抓手,充分利用广播、板报、网络等大力宣传书法教育的意义,让广大师生认识到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萍乡市安源区通济小学创设的葫芦丝艺术课程,通过引领学生在葫芦丝在演奏和装饰葫芦丝中了解葫芦丝艺术起源、发展、种类等相关内容,感受葫芦丝独特的民族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此外,非遗文化“莲花落”、话剧、陶笛、合唱、街舞等课程也是通济的特色名片。


    本次素质成果以艺术坊的形式,集中展示了萍乡市安源区进贤小学的学生在涵盖贤德、贤智、贤健、贤美、贤劳五育融合的校本课程中学习的过程及取得的成果。衍纸、皮影、剪纸、萍乡地方话、遇见“南正街”PDL项目式学习等60多种社团活动挖掘了萍乡地方底蕴,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及“个性”要求。我们坚信通过学习,每一个进贤学子都能成为“自信阳光、宽厚友善、乐学善思、勤劳自律、创造未来”的尚贤少年。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为适应时代需求,萍乡市安源区第一小学组建了机器人社团,对学生进行编程教学。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实践活动和不同级别的科技创新大赛,学校的科技教育工作也因此年年上台阶,取得了诸多好成绩。目前,学校机器人社团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成为学校的办学亮点和特色,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学习机器人的机会,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萍乡市安源区南台小学是萍乡市办学时间最长的教育机构之一,从乾隆七年1742年文兴会的创办追溯起迄今已有280多年的历史,在这两百多年的办学中,南台小学一直坚守在兴学初地是萍乡市唯一一所坚持在书院原址上办学的学校。

    瞧,坊间里有三位学生现场表演书法及作水墨画,在一位学生弹奏古筝的背景音乐下有三位学生诵读。

    编织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艺术,展示着无穷的魅力。编织可以激发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及审美能力,特别有利于手脑的协调配合;编织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互动关系,也能培养学生做事耐心、细致、专注等良好的品质。

    萍乡市安源区北桥小学趣味编织工作坊是学校开设的特色课程,以“心灵手巧,趣味编织”为口号,从编织实践中体验乐趣。用绳编中国结,党旗、红船、草鞋……这些活动充分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手脑协调能力,让他们开动了脑筋、发散了思维,同时也使同学之间合作更加默契,并从编织实践中体验文化传承。

    目前国家加强青少年体育教育和促进体教结合的大背景下,射击运动已经借助新的技术形式,提高了安全性,并逐步走进中小学校园,成为推动基础教育发展的新手段之一。萍乡市安源区北星小学射击馆建立于2020年5月,2021年1月挂牌成立了江西省射击项目体育后备人才萍乡训练基地(北星小学)、 安源区射击项目训练基地。目前是萍乡市唯一的校园射击项目训练基地。

    据悉,2022年9月将代表萍乡市参加江西省第十六届省运会射击(激光枪项目)比赛。

    萍乡市安源中学是江西省重点中学。学校创办于1962年,它以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师资力量、完善的办学设施、优美的校园环境、严谨的学校管理和显著的办学效益而闻名湘赣边。是安源区唯一一所完全中学。

    近几年来,学校依据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依法治校、改革活校、教研兴校、特色立校"的工作思路。因材施教,开设各类社团,推动第二课堂有序开展,选拔优秀人才,培养艺术类特长生。建立了合唱、美术、舞蹈、体育等专业的社团。在校领导的深切关怀下,我校社团发展蒸蒸日上,合唱团多次代表萍乡市参加全省合唱艺术节,获得佳绩,美术学子在全国艺术节上摘得一等奖。

    这次参加展示的为我校高三学子,她们用专业的艺术素养,美声演唱,民歌演唱,古筝演奏,素描绘画等将安源中学的艺术特色一一展示,为新课标新发展注入动力。

    萍乡市安源一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切入点,全面推进科创、航模教育,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为培养“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科技人才奠定基础。


    萍乡市安源区茶亭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地处高坑镇茶亭村,学校的孩子都是乡村子弟,很多孩子从没有走出过萍乡市。2019年,曲棍球运动走进了这所乡村的学校,组建了一支茶亭学校曲棍球女子队,2021年10月1日,茶亭学校曲棍球女子队在吴波教练的带领下代表萍乡市前往甘肃兰州参加首届全国小学生曲棍球夏令营暨2021年全国青少年曲棍球锦标赛,取得了“∪10女子组一等奖。2022年8月1日,茶亭学校曲棍球女子队的孩子们再接再厉在内蒙古莫旗U12全国曲棍球锦标赛中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并被评为体育道德风尚运动队。曲棍球让茶亭学校的孩子走出了萍乡,走向了全国。曲棍球运动更让茶亭的学子们怀揣梦想,勇往直前!


    萍乡市安源区后埠小学课后服务开设了编织课程,让孩子们学会了钩针制作的技巧。她们最喜欢用五颜六色的毛线,看着图解用钩针创造出各种花朵、小动物和人偶和小挂件。在色彩搭配中发散思维,在一针一线的制作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瞧,这是她们在端午节制作的粽子,这是寓意“福禄双全”的葫芦……这些作品传承了中华文化,很有意义吧。


    萍乡市安源区白源学校以“挖掘潜力,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体验”为原则,成立了“匠心巧手”工作坊。DIY创意手工制作,锻炼了孩子们精准、精细的动手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别出心裁的创造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以武强身、以德养性”武术精神永流传艺术工作坊。自2006年以来,萍乡市安源区大城小学就以“传承文化立德、传承武术育人”的办学思想,坚持开展一系列的校本武术教育教学活动。

    图中看到的是大城小学功夫扇展示,这套功夫扇是根据高年级孩子的身心发育规律,针对女孩子由于身体发育而产生的害羞心理进行编排。将舞蹈融入武术中,既能让孩子们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又能缓解女孩子的尴尬,还能体现出武术“刚柔兼并”的特点。

    “锦绣中华,楚楚动人”。走近萍乡市第二保育院总部非遗创客空间工作室,零距离感受非遗文化气息。幼儿采用游戏的方式在扎染、皮影、刺绣、编织、造纸中认识了非遗,了解了非遗,也体验了非遗,成长为非遗创客工作室的小小工匠。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古老技艺的独特魅力吧。

    萍乡市安源区机关幼儿园素质成果展主题为“至此青绿,魅力家乡”,主题内容依托南正街为背景,呈现本地历史文化,将萍乡的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地方特色有机融合,凝聚了1700多年的历史传承,是萍乡水脉、文脉、人脉的汇聚地。

    本次展示以青绿色系搭配为主,结合国风,描绘南正街上的自然景色与文化特色,将作品多样立体呈现,如:皮影戏、糖画、南正街风景....展区现场小朋友们运用艺术语言,将手绘巧妙地融合为艺术作品并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一个个作品在宝贝们的巧手下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在这次活动中,我发现安源区很多课程都从课内走向课外,与社会紧密结合,小孩子们创意十足,老师们在背后也做了很多的工作,让人感到很震撼。”参观的群众满意的说到。

    此次素质成果展充分展现了“一校一品”特色和安源学子新风采。市、区领导在观看完安源区素质教育成果情景展示活动后,对安源区将劳动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融合,从课内走向课外,紧密联系社会活动的实践方式给予高度赞扬。

    区委书记李水清就扎实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培养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新时期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中小学校和全市教育工作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有条不紊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拓展中小学生素质提升和学业晋升渠道,为青少年学生未来的精彩人生奠基。

“双减”是和煦的东风,激荡心弦

吹来百花争艳,百校争鸣

“双减”是鲜明的旗帜,引领方向

我们擎旗而行,砥砺前行

“双减”是铿锵的鼓点,掷地有声

我们乘势而上,不忘初心!


注:以上素质成果展学校排序不分先后

(编辑:李锡念)

来源:安源区各校

在线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会员
    在线评论用户手册,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评论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

查看评论
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