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乡村振兴>满园尽带“黄金甲”!看湘东制种农民铺就的幸福“稻”路~

满园尽带“黄金甲”!看湘东制种农民铺就的幸福“稻”路~

发布时间:2022-09-20 点击数:10748
0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金秋时节,

走进湘东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只见秋风拂过,稻浪滚滚,

一片金色的海洋,

黄澄澄的稻谷颗粒饱满,

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晃动着,

如同掀起层层碎金波浪,

好一派丰收的景象。

如画“丰”景里

    麻山镇景星村制种大户骆辉望着收割机在金黄的稻田中来回穿梭,听着收割时发出“突突突”的声响,像是奏响了丰收的乐章,心里充满了喜悦。他今年流转的2090亩土地种植了四个品种的优质稻,预计亩产在300公斤以上。他欣喜地说:“政府出台了好的政策就像给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不但如此,现在销售问题也不需要发愁,吉安新干天仁种业公司把单派给我们,制完种就可以把这个种子送给制种公司,这样的话,我们就没有后顾之忧,只需要一门心思把水稻种好就行。”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现在农民生活是越来越好了。我这个老农人现在住着舒适的新居,家门口就有工作可以做,一天插个五六分田,可以拿150-160元,都不用外出打工了,真的非常幸福!”村民何建竹感慨道,乡村振兴建设让村民们生活条件变得优异,实实在在地收获幸福,吃得饱、住得暖的同时,生活品质也像芝麻一样节节攀升。

    “我们依托土地资源优势,对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建设高标准制种农田,通过园区示范带动,起到了“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作用,解除了农民产前资金不足、产后销售不畅的后顾之忧。”景星村党委书记易雄说,村委会通过集中土地流转,以“合作社+基地+大户+农户”的模式,建立长期稳定的水稻制种基地。通过规模经营,不仅实现了大户富裕,而且带动不少农民致富。解决劳动力35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近10万元。

    一粒种子播种进土壤,如同一颗芯片植机器。它在土地里生根发芽、孕育粮食,它的好坏优劣直接关乎着我们的“吃饭问题”。种得越多、越好,我们的一日三餐就能得到根本性保障。产业园抓住湘东区国家级制种大县的政策优势,成立了“种业振兴”法官服务站,加大对种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以优质高效的司法保护,强化种子产权。建立了政府、保险公司、制种企业和制种户合理分担机制,在国家政策性保险基础上,增加水稻制种补充商业保险保500元/亩/年。按制种面积分级给予制种大户100—200元/亩的补助。自2019年以来,湘东区已连续举办四届江西省优质稻展示会,以此推进种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市场开拓,加快种业国际国内合作和产业升级,构建育繁推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种业体系。

    近年来,在天涯种业、春蕾公司、广陵高科等龙头企业带动下,各制种公司大力推行多种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广大农民增收,湘东区已初步形成了集生产、加工、经营、服务于一体的制种产业链条,构建了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我们对于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的思考从未停止,智慧终将开花结果。


如今,

带着“湘东印记”的一粒粒种子

正源源不断地走出江西,

走向全国,

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发展、

群众增收注入生机和活力,

一幅现代种业推动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正在湘东大地徐徐展开。

(编辑:李锡念)

来源:湘东区

在线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会员
    在线评论用户手册,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评论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

查看评论
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