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联动筑防线!湘东区以 “全链条温度” 守护学生防溺水安全
自2025年4月防溺水工作启动以来,湘东区以“护佑生命”为核心,系统化、常态化推进守护行动,坚守“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原则,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乡村为主、社会参与、科技赋能”全链条防控体系,筑牢学生防溺水安全“生命线”。
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些温暖又有力的守护瞬间~
针对10651名防溺水重点对象(含4520名留守及特殊困难家庭学生),湘东区统筹推进防溺水工作,将其纳入年度重点民生工程,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多措并举,全力织密防溺水安全网。
强化顶层设计,压实责任链条召开7次专题会议部署,成立党政领导牵头的多部门联动机制,落实“四包”监管责任制,印发专项工作方案,层层压实责任;通过“层层分解任务、级级压实责任”,切实筑牢学生防溺水安全屏障。
区教育局与湘东公安深度联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公安推送隐患信息32条,联合开展应急演练,水利等部门对全区69座中小型水库、5635座小山塘等水域拉网式排查整改;补充更新“四个一”救援设备237套,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凝聚齐抓共管合力。
完善制度建设,夯实基础保障
今年以来,湘东区持续夯实防溺水硬件与制度保障,累计补充更新“四个一”救援设备237套,通过定期检查、专人维护,确保设备完好率始终保持100%,为水域救援筑牢“硬件防线”;并同步建立防溺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召开会议通报进展、会商难题、统筹调度,有效打破部门壁垒,凝聚起齐抓共管的强大工作合力。
防溺水安全教育,既要让知识入脑入心,更要推动全民参与。湘东区紧扣“学校教育抓养成、社会宣传广覆盖”核心,全方位织密防溺水宣教网络。
学校教育:从“知识灌输”
到“实践养成”
落实“1530”安全教育制度,开展假期集中教育132场、主题国旗下讲话75场、主题班会 1367次,覆盖3.6万余名师生。
创新“六个一”行动,组织默写背诵“六不准”、观看警示教育片132次(4.3万人次),制作黑板报1182期、宣传栏430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防溺水知识,实现校园宣传“无死角”。
创新智慧化教育手段。依托智慧系统课间广播宣教1200余场,每周推送家校警示信息1.29万条,开展39场沉浸式教育活动(4600人次参与),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社会宣传:从“单向传播”
到“全民参与”
线下宣教精准触达。举办2场安全咨询日活动,发放资料6000余份;联合专业力量开展59场宣教活动,覆盖7500余人次;“万师访万家”实现警示教育全覆盖。
线上宣传立体覆盖。通过新媒体推送专题文章25期(阅读量超10万次),乡村大喇叭宣传820余次、滚动播放公益广播3.1万余次,实现“村村响、户户知”。
三、科技赋能,打造智慧高效的防控样板
如何让防控更智慧、更高效?湘东区将科技力量与社会协同深度融合,以“智慧化”升级防控手段,以“多元化”凝聚守护合力,让科技成为防溺水的硬核支撑,为学生筑起安全又暖心的防护屏障。
无人机每日定点巡查重点水域,劝离戏水人员89人次(学生16人),整改隐患23处;整合“地网”监控,通过“预警+劝导”处置危险行为9起;试点建设防溺水报警平台,运用 AI、5G技术实现实时监控、语音警示、亲情提醒与应急联动。
“专业+志愿”联动防控机制
30名党员民警组建“护苗卫士”团队,开展130余场宣教活动,覆盖113所学校、3.9万余名师生;发动乡镇干部、志愿者等组建19支巡逻队,开展专项行动527次,巡查水域1995次,重点时段“定人、定时、定水域”值守。
四、精准帮扶,筑牢重点群体的关爱屏障
建立10651名重点对象动态跟踪机制,靶向开展安全教育与帮扶;投入20万元启动“水花行动”,在正规游泳馆为705名学生开展游泳培训,为13名贫困学生免单;发放《致家长一封信》4.4万余封,召开家长会49场,强化家校联动;建成4个“乡村游泳池”,“堵疏结合”规避野泳风险。
湘东区在防溺水工作中以“精准守护、全域覆盖”为目标,构建起“摸排-施策-防控-宣教”的完整闭环,将每一项举措落到实处,为10651名重点对象及全体学生筑起了坚实的安全屏障。
防溺水不是暑期“限定”
而是持续坚守的日常
愿每个孩子都能远离水域危险
在阳光下平安长大
(编辑:李锡念) 来源:湘东区教(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