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中心>动态
动态 教育 法治 舆情 房产 视频直播 乡村振兴 公告 领导信息 今日头条

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

发布时间:2025-11-01 点击数:15519

10月30日

“新毒株甲型H3N2来袭”

冲上热搜!

图片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流感监测周报显示,第41周(10月6日~10月12日)检测出的流感病毒阳性标本中,甲型H3N2毒株已成为主流。


图片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去年流行的主要毒株是H1N1

公众对H3N2的免疫力相对较低

这意味着

今年流感季感染人数或将增加!


据国家应急广播报道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医生李冉表示

多数人对新毒株没有抵抗力


图片

感染甲型H3N2有什么症状?


作为一种主要的甲型流感病毒,H3N2引起的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咽喉痛、咳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


其临床表现与其他甲型流感(如H1N1)相似,但传染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


重点预警:这5类人群,重症风险最高!


流感并非“普通感冒,对特定人群而言可能引发致命风险。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预警信息,以下5类人群感染后发展为重症的概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需重点防护:


5岁以下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感染后易出现高热惊厥,且可能合并脑炎、支气管炎等并发症,就诊率和住院率居高不下。


65岁以上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感染后易导致原有病情加重,重症死亡率较普通人群高3-5倍。


妊娠及围产期女性:免疫调节处于特殊状态,感染后不仅影响自身健康,还可能对胎儿或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


肥胖人群(BMI≥30):心肺负担较重,病毒更易侵袭肺部,引发重症肺炎的风险显著增加。


慢性病患者:患有糖尿病、慢阻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人群,感染后病程延长,并发症发生率更高。


专家辟谣慢性病患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患者)不仅可以接种,反而是最需要接种的重点人群!


科学应对:

疫苗+防护+用药,三步筑牢防线


1. 疫苗接种:最佳防护手段,现在补种仍不晚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感染和重症的最有效方式。虽然9-11月是最佳接种期,但目前仍处于流行季初期,及时补种仍能形成有效免疫屏障。建议优先选择四价流感疫苗,其覆盖甲型H3N2、H1N1及两种乙型毒株,保护范围更广。


2. 日常防护:切断传播链,这些细节别忽视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做好日常防护可大幅降低感染概率:


外出务必规范佩戴口罩,普通外科口罩需每4小时更换,人群密集场所建议佩戴N95口罩;
勤用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手消毒剂,避免用手触摸口鼻;
定期对门把手、电梯按钮等高频接触表面,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流感病毒在物体表面可存活48小时);
保持室内通风,每天开窗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降低病毒浓度。


3. 规范用药:48小时是关键,拒绝盲目囤药


若出现流感症状,需第一时间做好两件事:一是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明确诊断,避免与普通感冒混淆;二是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可缩短病程30%、降低重症风险50%。


用药时需警惕两大误区:一是盲目囤药,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对普通感冒无效,滥用易引发耐药性;二是拖延就医,若出现持续高热超3天、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切勿自行加大药量。


国家卫健委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每年接种流感疫苗。以下重点人群需优先接种:


  •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慢性病人群、孕妇、6月龄以上婴幼儿和儿童;


  • 重点机构或场所的工作人员,包括医疗机构、养老机构、托幼机构、护理机构、福利院等工作人员,以及6个月以下婴儿的家人等。


特别提醒家长5岁以下儿童感染后极易出现高烧及严重并发症,需高度警惕。如出现持续高热(≥39℃超过3天或41℃以上),必须立即就医。

(编辑:李锡念)

来源:中国青年报、央视新闻、经视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