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四五”·湘东版答卷(一)通衢大道绘新卷 湘东交通筑基工业复兴路
编者按:
五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一瞬,于湘东而言,却足以书写跨越发展的精彩篇章。
“十四五”以来,湘东聚焦“实施五大工程,重塑工业辉煌”,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大抓产业、力推创新、深化改革、惠及民生,推动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跃居三县两区第一,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强势崛起,城乡融合步伐稳健,民生福祉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历史的航程,由奋斗接续。为全景式展现湘东在“十四五”期间取得的辉煌成就,湘东发布特别推出“回眸‘十四五’·湘东版答卷”专题报道,敬请关注。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也是区域竞争的“大动脉”
“十四五”以来
湘东区坚持
以交通先行促发展先行
以大格局谋划大交通
以大投入建设大网络
一幅内畅外联
通江达海的现代综合交通画卷
正在湘东大地徐徐展开
精织密织 畅通城乡“微循环”
湘东区不遗余力打通区内交通“毛细血管”,构建高效便捷的内部路网体系。文体路、龙舟路、云程东路等城市干道全线拉通,犹如一条条活力纽带,激活了城市发展的脉搏。在广袤乡村,湘东持续推动路网提档升级,县道三级及以上公路占比高达69.74%,路网密度达到246.87千米/百平方公里,成为全市公路里程最长的县区,为乡村振兴铺就了坚实的“康庄大道”。
这五年,是湘东交通基础面貌发生巨变的五年。从城区道路的优化升级到农村公路的延伸贯通,从28公里县乡道路的升级改造到滨河南路连接线的规划拉通,从100个新增停车泊位到20个充电桩的增设,湘东正着力解决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争创全国“四好”农村公路先进县区,让“人便其行、货畅其流”成为现实。
高歌猛进 构建开放“大格局”
对外大通道建设,是湘东融入区域发展格局的关键。长赣高铁、沪昆高速改扩建、绕城高速湘东段等重大交通项目序时推进,湘东的“高铁时代”正加速到来,与长株潭、赣西地区的时空距离将进一步缩短,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赣湘边区域合作”的战略通道愈发宽广。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赣西国际港的强势崛起。公路港一期建成运营,铁路港开行全省首趟“万象-赣西国际港”中老(回程)跨境货物列车,打通了国际物流新通道。随着海关监管场所和公路港二期的建成,以及国际班列的常态化开行,一个公铁水空多式联运的现代化物流枢纽已初具雏形。国家A级货运企业增至6家,占全市半壁江山,全域快递吞吐量同比增长20.9%,有力支撑萍乡入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湘东,正从内陆腹地向开放前沿华丽转身。
大道如虹 通衢致远
当“十四五”的宏伟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湘东已织就一张以纵横交错的城市路网为血脉、以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骨架、以赣西国际港为战略支点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
道路通,百业兴。交通格局的跃升,极大地重塑了湘东的发展定位与能级。依托赣西国际港,湘东正全力打造湘赣边进口木薯粉集散地,并积极融入中国(萍乡)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随着萍水-渌水航道(湘东段)规划前期工作的启动,“通江达海”的梦想照进现实。交通优势正转化为物流优势、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为湘东“实施五大工程,重塑工业辉煌”提供了最坚实的战略支撑。
人悦其行,物畅其流。纵观“十四五”,湘东交通实现了从“基本适应”到“适度超前”、从“保障发展”到“引领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一个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赣西区域性交通物流枢纽正强势崛起。曾经的区位边缘,正蝶变为赣湘合作的前沿阵地;昔日的工业重镇,正凭借交通赋能焕发新的生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一个四通八达
内畅外联的湘东
正以更加自信
开放的姿态
在“重塑工业辉煌”的征程上
加速奔跑
于时代浪潮中挥毫书写
属于湘东的崭新篇章!
(编辑:李锡念) 来源:区交通运输局 刘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