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出好年景 拼出好气象】产业实农旅巧民生暖 赤山“三维发力”开新局
金秋时节的赤山,处处充满着抽穗拔节的活力,满眼是繁盛盎然的图景。这座赣西小镇正以产业的“实劲”托底、农旅的“巧劲”增色、民生的“暖劲”聚力,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蹚出扎实又鲜活的步调。
产业攻坚:车间里的“赤山速度”
临近正午,阳光轻笼着诺迅汽车部件(江西)有限公司的厂房。厂房内,一台台精密机器正以微米级精度精心雕琢着涡轮叶轮,车间里数控车床生产线高效运转,发出细密的“嗡鸣”声;身着灰色工装的工人全神贯注,动作精准而熟练,全力以赴赶制订单;技术员俯身操作先进设备,紧盯屏幕上跳动的参数——这里生产的增压器可变喷嘴环组件,凭借29项专利技术远销海外,成了汽车发动机“心脏”里的“赤山造”。“从苏州到萍乡,我们看中的就是这里的服务效率。”诺讯公司总经理曾加萍指着车间里的离心铸造生产线,“专班帮我们协调了3300平方米标准厂房,从设备进场到投产不到一个月。”
2023年11月,祖籍赤山镇麻田村的曾加萍带着在外打拼多年的技术团队回乡,近百名本地工人经过培训上岗后,在家门口拿到了满意的薪资,找到了心仪的岗位。订单供不应求,加上良好的营商环境,让曾加萍快马加鞭又追加投资,二期厂房目前已封顶,“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还要再招几十个老乡,最迟10月初就能投产。”曾加萍的话里满是底气。
企业的底气源于党委、政府的精准施策。今年1-8月,赤山镇以“工业企业梯度培育计划、规上企业培育计划、税收完成计划”“三大计划”为抓手,啃下了产业发展的“硬骨头”:财政总收入突破1.5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6.7%,同比增长37.8%;工业投资同比劲增48.55%,规上工业产值迈过10亿元台阶。上市企业信质机电开业投产;江西文峰包装落地;与盛彩烟花、金泰河烟花签订项目框架协议;华健电力的数字化生产线、磐石混凝土的年产60万方改建项目、华利不锈钢的年产120万套不锈钢制品生产线项目正加速推进;宏章电子、赣西变压等12家企业进入“专精特新”培育库——车间里的齿轮转得越欢,赤山的产业“骨架”就越硬朗。
农旅共生:田埂间的“赤山诗意”
蝉鸣正浓时,幕冲研学基地的操场上,一群孩子正顶着烈日练队列。基地设计的军事素养、体能训练、野外生存、团队协作、感恩教育课程,让少年儿童在真实的军营氛围中,经历了一场难忘的蜕变之旅。不远处的土楼民宿里,保洁阿姨在晒着刚换洗的床单,“暑假里天天满房,最多一天接待了500个孩子。”
沿着沥青路往鹭隐家园走,暮色中的景象更添诗意:虽然天气炎热,但仍偶尔能见到白鹭掠过青瓦白墙,落在山腰的树林里。谢家湾的村民李大爷正站在科普馆前向几位游客自豪地解释:“以前这山上全是杂树,现在修了步道,我们自发拆了围墙、改了旧厕,鸟儿来得一年比一年多。”
作为国家A级生态乡镇,赤山镇近年来以“把周末交给赤山”为品牌,充分发挥近郊优势,围绕“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农文旅融合进一步向“全域、全季、全业态”进军,把鹭隐家园的“生态美”、幕冲基地的“研学趣”、龙舞山庄的“乡宿暖”串成了线——大院裕樟园的溪水边,游人嬉戏正欢;金泰农庄的柚一村食府里,食客在等地道的土菜;楼泉村的越野赛道上,摩托车引擎声点燃了山野的热情。
从“田园狂欢·奇趣幕冲”活动登上市县新媒体平台“五一”旅游活动推介榜,到金丝皇菊文化节吸引赣湘游客,赤山的农旅早已不是“春天看花、秋天摘果”的简单模式。去年仅幕冲研学基地接待量就突破10万人次,带动餐饮、民宿等第三产业营收增长25%。今年上半年粗略统计,全镇乡村旅游接待量超3万人次——田埂间的诗意,正变成老百姓口袋里的“甜蜜”。
民生答卷:街巷里的“赤山温度”
清晨的采煤沉陷区避险安置小区里,从枫桥村搬迁来的王大爷正在小区悠哉悠哉散步。“以前住的地方,臭水沟纵横,还存在塌陷隐患,夜里睡觉都不踏实。”他指着不远处的新楼,乐呵呵地说:“现在一出门就是宽敞整洁的道路,污水管网铺设到位,没一点异味;晚上路灯亮堂堂的,孙女去前边的中学走路几分钟就到,买菜看病都省事。”
这份“安心”,源于赤山镇对辖区居民的牵挂。过去,枫桥村、黄花村、麻田村等地因采煤导致38处塌陷,182户村民的房屋成为“危房”。如今,避险安置小区里,水、电、路、绿化一应俱全。此外,赤山镇还利用争取到的上级项目资金,改造升级集镇基础设施,同步实施雨污分流工程,铺设雨污管网,大幅提升集镇排水效率,让集镇的“血管”更加畅通无阻。一系列的“微改造”和“大整治”,让居民的日常出行变得更加便捷与舒适。
这样的“温度”,藏在“三联”机制的细节里:驻村工作组、网格长、网格员“联建联商联办”,133项履职事项清单厘清了“该做啥”,154项收回事项减去了“不必要的麻烦”。今年以来,全镇帮群众解决房产证办理、养老认证等问题200余件,老旧小区改造让800余户居民住上了“舒心房”——街巷里的笑声多了,赤山的“民生答卷”就更厚实了。
从车间的 “轰鸣” 到田埂的 “欢歌”,从安置小区的“新颜”到老街巷的 “暖意”,赤山镇的发展实践,正如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秦美红所言:持续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深化“把周末交给赤山”品牌,加快城镇更新建设,延伸“三联”机制,把“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画卷,一笔一笔绘得更浓、更艳!
(编辑:李锡念) 来源:上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