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赣湘边 奋楫谱新篇——上栗工业园以改革创新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湘赣边崛起一座PCB产业“重镇”,一批又一批核心企业、科研基地“飞栖”,百亿级工业园“呼之欲出”;
连续三年在江西省开发区综合考核中位列第一等次,工业社区改革“样板”被省内外借鉴学习;
从千余年的“花炮故里”到如今赣湘边印制电路核心区,从传统产业“小而散”到“落地”全省首个国家双重资质认证实验室;
加快培育工业名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栗工业园靠前一步,“担纲”作为,持续促改革,强链条,在“向高、向新、向智”的时序里踩响“高质量发展”的节拍。
转型:赣湘边界崛起PCB产业“重镇”
夏秋之交,赣湘边界,晨风里裹着金属的光泽,蝉鸣中混着机械的律动,这片藏在山区绿意中的现代化园区竟也给人一种“花果竞秀”的热闹意味。
走进位于上栗县赣湘合作产业园的萍乡市联锦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锦成),扑面而来一阵阵生产热潮,一条条机械化生产线正在技术人员娴熟地操作下开足马力、高速运转,满目皆是赶订单、忙生产的喜人景象。
作为上栗工业园电子电路的链主型企业,联锦成于2020年投资22亿元建设5G通信电源电子科技园,主要从事研发和生产5G通信及高层次、高精密度线路板及铝基板,先后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潜在瞪羚企业等荣誉称号。
“乘着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国家战略的东风,我们在完成了第二条生产线的安装投产的基础上,正在进行第三条生产线的安装,公司的产能实现了翻番,核心产品成功亮相慕尼黑上海电子展。”该公司总经理张亚会表示,在下游强劲需求拉动下,2025年产值有望突破8亿元,月产能达到12万平方米。
联锦成是上栗工业园大力推进首位产业转型的一个缩影。作为我省电子电路的“后起之秀”,上栗工业园充分发挥赣湘合作先行优势,建设首个赣湘合作主题工业园区,向打造全省一流的电子电路产业集聚区发起冲刺。
从无到有、从有到强——
有力有序推进“僵尸企业”出清和资产盘活,毅然淘汰“小散弱”传统低效企业,奋力推动存留企业做强做精做优。2024年,上栗工业园高精密线路板产业集群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了以PCB为依托,向上引进覆铜板、压合等上游产业链,向下引进智能电声、智能穿戴等下游终端产业链。
“集群上游聚集了鑫睿电子、宏章电子等重点企业,中游集聚了联锦成、丰达兴、雅信达、东讯等骨干企业,下游汇聚了佳禾电声、国光电声等优质企业,其中湘企占50%以上。”
上栗工业园党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集群实现规模上营收近50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PCB企业产值增幅达60%以上,主导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设备、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医疗仪器等领域,集群影响力不断提升。
创新:从“卡脖子”到“撒手锏”
印制电路板(PCB)作为“电子产品之母”,其下游领域覆盖通信计算机、消费及汽车电子、航空等各个行业。在当前数字科技浪潮下,新业态持续涌现、新应用加快拓展,领域相关产业随即迎来爆发式增长机遇。
“目前,电子信息产值占园区总产值比重达62%,联锦成、雅信达等重点企业相继完成第二条生产线的安装投产,正在安装第三条生产线,国光电器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建成投产。”上栗工业园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邹若钧说道,“到2026年,园区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
产值的目标,是预定的期望,更是对投入的精准考量。
一直以来主要充当着生产基地的工业园,以往总是面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问题。如何解决区域内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需求,突破关键技术短板和产业瓶颈,精准打通产业链断点、堵点?这更是一个时不我待的发展课题。
“惟有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才能不断‘向下扎根’,为链上企业的发展、转型做好托举。”邹若钧表示。
强平台,精载体——大力推进平台建设,先后投入近100亿元高标准建成电子信息产业园、智能电声产业园、5G通讯产业园、集成线路板产业园等首位产业园中园。
重科研,育生态——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共建江西电子电路研究中心,先后帮助企业解决重大技术问题4个、转化科技成果2个、申报科技创新项目3个、申请专利4项,由该研究中心主导的“高频微波混压异质集成印制电路板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研发”项目获批2025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大尺寸曲面微细金属互连线路成形机理及技术研究”成功入选2025年度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前沿技术项目申报指南。
拓标杆,稳企业——携手国内三大电子电路检测公司之一的麦可罗泰克检测有限公司组建的麦可罗泰克(江西)实验室,成为江西省首个获国家CNAS和CMA双重资质认证线路板实验室,园区企业“足不出园”就能实现样品检测。
架起科研与产业的“双向车道”,自此更多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竞相驰向上栗工业园,实现园区产业升级从关键技术“卡脖子”到PCB领域“撒手锏”,企业转型发展从“量变”走向“智变”。
▲ 江西东讯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工厂
改革:“改”出一方县域新天地
今年1至7月,上栗工业园55家规上企业完成营业收入近50亿元,同比增长达20%,发展内核持续增强。
上扬跳动的增速曲线背后,有何支撑?
“朝着既定的改革方向,一步一个深脚印,一天一个新变化。”邹若钧表示。
●“管委会+公司”,让开发区像企业一样去竞争——
通过立足“管委会+公司”改革要求,将管委会和公司定位为互补关系,管委会解决资源配置及营商环境优化等问题,组建江西赣湘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赣湘产投集团)作为开发区国有企业进行市场化竞争,履行好招引项目、开发建设、投融资服务、科技创新等职责。
厘清职责,发展活力更足。截至目前,赣湘产投集团先后引进了佳禾电声、国光电器、信质电机3个上市公司落户,重点推进12个总投资超30亿元的项目建设,并储备了10余个优强项目。
● 缔结红色纽带,“链”起产业合力——
2024年4月,园区成立电子信息产业链综合党委,将园区内69家电子信息企业紧紧串联,13个独立党支部覆盖、8个联合党支部联通,17名党建指导员下沉服务,构建起“一产业一链条、一链条一党委”的产业链党委矩阵。
“‘园区党工委—产业链综合党委—非公企业党支部’的三级组织架构在我们这里清晰可见,有章可循。”产业链综合党委相关负责人说道,“以产业链为单元设置党组织,不仅抓理论学习、党员教育,更深度参与产业规划、难题破解,成为引领链上企业协同发展的‘主心骨’,渐进形成‘党建强、产业兴’的良好局面。”
● 工业社区化,让服务“中心”走向企业“心中”——
工业是园区发展的主线,社区是产城融合的载体,一个关乎生产,一个关乎生活,如何实现连接?
为实现工业园区高效治理,上栗工业园成立全省首家产业工人社区——宝华工业社区。以社区为依托,剥离社会事务,打造党群、人才服务 2 个平台,组建1个贴心助企党建联盟,确定运行架构、服务清单、保障支撑3个具体举措,制定4大类20小类共100项基本功能职责。宝华工业社区党支部书记崔远生表示:“将社区打造成政务服务的‘集成窗口’,35个涉企部门派出42名业务骨干,组成5支贴心服务队常驻社区服务窗口,全覆盖、全方位、全时段助产安商,让服务真正走向企业和工人的心中。”(文/邱素凡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李锡念)
来源:江西日报社江西营商全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