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中心>动态
动态 教育 法治 舆情 房产 视频直播 乡村振兴 公告 领导信息 今日头条

【致敬创业者】新农人归巢 文建军用哈密瓜为仁村村绘就致富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9-03 点击数:19066

“还是家乡的土最亲,这次回来,我要把在外学到的种植本事都用在这,让仁村村的地里结出甜透人心的哈密瓜!”站在老关镇仁村村连片的哈密瓜种植大棚前,文建军望着长势喜人的瓜苗,眼里满是期待。2025年,这位1979年出生的“新农人”,带着近十年跨地域的种植经验,重新扎根故土,开启了属于他的返乡创业新征程。



时间回溯到2018年,彼时的文建军第一次与仁村村的土地深度 “对话”。在那两年里,他一头扎进田间地头,种起了老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常规蔬菜——从鲜嫩的叶菜,到挂满枝头的辣椒、丝瓜、豆角,再到饱满的茄子、西红柿,还有卷心紧实的大白菜、包菜,几乎涵盖了当地主流的蔬菜品种。“那时候每天天不亮就下地,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啥活都干。”文建军回忆道,正是这两年的“全能”种植经历,让他摸清了农作物生长的基本规律,也练就了一双懂庄稼的“火眼金睛”,为后续的种植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甘于只局限在熟悉的蔬菜领域。2020年,文建军怀揣着探索新作物的想法,远赴海南三亚。在这片热带土地上,他一待就是三年,专注于秋葵种植。三亚的气候与仁村截然不同,高温、高湿的环境对种植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刚开始种秋葵时,因为不适应气候,幼苗成活率不高。”文建军没有气馁,他一边查阅资料,一边向当地有经验的农户请教,慢慢摸索出适合三亚气候的秋葵种植技术。从选种、育苗到田间管理,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最终不仅掌握了秋葵高产优质的种植技巧,还积累了应对不同气候条件下农作物种植的宝贵经验。


2023年,文建军又辗转来到江西赣州,在那里继续从事农业种植工作。两年的时间里,他结合赣州的土壤和气候特点,不断优化种植方案,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农业生产管理能力。在外漂泊的这些年,虽然在种植技术上收获满满,但文建军心中对家乡的思念却从未停止。“每次打电话回家,听到家人说村里的发展,就特别想回来看看。” 他坦言,随着年龄增长,返乡的念头越来越强烈,尤其是看到近年来国家对乡村振兴的大力支持,他更加坚定了回家创业的想法。

2025年初,文建军毅然放弃了外地稳定的种植事业,回到了魂牵梦绕的老关镇仁村村。经过一番考察,他发现家乡的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非常适合哈密瓜的生长。“以前在外种过不少作物,但哈密瓜的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也不错,我想试着在家乡种出优质的哈密瓜,带动乡亲们一起增收。”文建军说干就干,他拿出多年的积蓄,流转了村里的土地,搭建起标准化的种植大棚,引进了优质的哈密瓜品种。



为了种好哈密瓜,文建军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种植经验充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从精准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到科学施肥、合理灌溉,再到病虫害绿色防控,每一个细节他都严格把控。“哈密瓜对生长环境要求比较高,比如坐果期温度要控制在25到30摄氏度,湿度也要适中,这些都得靠经验和细心去管理。”文建军介绍,目前他种植的哈密瓜长势良好,一个个圆润饱满的瓜体已经挂满藤蔓,表皮渐渐透出诱人的纹路,9月3号正式开园。“到时候欢迎大家带着家人朋友来园子里采摘,亲手摘下的哈密瓜新鲜又香甜,还能体验田间劳作的乐趣,感受咱们仁村的田园风光。” 说到开园,文建军的语气里满是喜悦。

文建军的返乡创业,不仅为自己的人生开辟了新的道路,也为仁村村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文建军是我们村出去的能人,他回来种哈密瓜,给村里带来了新技术、新思路,我们都特别支持他。”仁村村党总支书记说,不少村民看到文建军的大棚搞得有声有色,也纷纷向他请教种植技术,有的还表示想跟着他一起种哈密瓜。如今得知9月3号哈密瓜开园的消息,村里的干部和村民更是主动帮忙宣传,希望能让更多人知道仁村村的哈密瓜,为村里的特色产业攒下好口碑。


风拂过仁村村的田野,大棚里的哈密瓜正积蓄着糖分,等待着9月3号与食客们的相遇。对于未来,文建军的规划清晰而温暖:他要以这次开园为起点,把大棚打造成“亲子体验+科普教育+采摘游玩”的田园打卡地,让城里来的游客能在泥土香里找回乡愁,让村里的孩子能近距离了解农作物生长;更要带着乡亲们一起扩大种植规模,把“仁村哈密瓜”的招牌擦得更亮,让家乡的土地不仅能孕育出甜美的果实,更能托起大家的致富梦。

“走了这么多地方,最想的还是把本事用在家乡。9月3号,我在仁村村的哈密瓜园等大家,一起尝尝家乡的甜!”文建军的话里,满是对故土的深情与对未来的憧憬。这位返乡的新农人,正用双手在熟悉的土地上,种出属于仁村村的甜蜜未来,也为乡村振兴的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编辑:李锡念)

供稿:老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