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东区:稻田间的“花期守护者”:科技与人力共筑制种希望
发布时间:2025-09-02 点击数:15865
初秋阳光炙热,湘东4.5万亩制种田正迎来抽穗扬花的关键期——这是决定水稻制种产量的“黄金窗口”。对制种而言,授粉是核心环节:父本稻株的花粉无法自主传播,必须借助外力精准落到母本稻花的柱头上,才能孕育出颗粒饱满的优质种子。近期,一场“赶花”的攻坚战,在湘东连片的稻浪间展开。
“赶花人”们
无人机作业停歇后,“赶花人”扛着长绳走进田埂,针对无人机可能遗漏的边角地块或花粉量不足的区域,进行细致的人工牵绳辅助授粉。王帮奇和同伴分站两端,拉紧绳子贴稻穗轻掀,稻穗碰撞出“沙沙”声,花粉在阳光下扬起金雾。“这活儿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很有讲究,力道得准、速度也要适中,重了压坏稻穗,轻了花粉散不开。”他额头渗汗,工装早已湿透:“每天赶三趟、隔二十分钟一次,就这几天好天气,误花期可就亏大了!”


目前,湘东区4.5万亩制种田赶花授粉已近九成,预计9月中下旬可收获稻种。今年湘东区通过优化种植技术、推广智能农机,杂交水稻制种有望实现亩产提升7%以上。科技的律动、人力的温度,在稻田间交融——无人机提效,人力补细节,二者合力,守护“一粒种子”的希望,也为国家种源安全,写下湘东注脚。
(编辑:李锡念)
来源:湘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