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东区:“零工驿站”+“宝妈车间” 多举措巧解家门口就业难题
曾几何时,为了生计,村民不得不踏上离乡路,留下对老人孩子的无尽牵挂。如今,在湘东这片土地上,“家门口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的梦想正照进越来越多村民的现实。这份转变,源于湘东区精心构建的“就业之家”服务体系以及精准对接需求推出的“宝妈车间”“零工驿站”等创新举措,打通了就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东桥镇茶红村的周香英,是众多受益者中的一个缩影。“以前在外打工,最揪心就是家里老小,一年回不了几次。”回忆过往,她坦言那份牵挂常令她寝食难安。留守家中,又苦于没有稳定收入来源,这是许多农村女性面临的现实困境。去年,转机降临。通过镇里的“就业之家”,周香英了解到当地一家运动用品企业专门开设了“宝妈车间”,提供时间灵活的“妈妈岗”。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现在上班离家近,方便得很!”周香英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接送孩子放学再也不用愁了。一个月下来,还能挣三四千块钱。既顾了家,又补贴了家用,真的特别好!”
周香英的幸福并非个例。在湘东区的“宝妈车间”里,像她这样既能兼顾家庭、又能稳定增收的“宝妈”队伍正日益壮大。这份灵活与温暖,精准回应了农村妇女的核心诉求。“宝妈车间”的成功设立,是湘东区人社局依托覆盖区、乡、村三级的“就业之家”服务体系精准施策的生动体现。“我们的核心任务,就是摸清村民的‘饭碗’需求,当好‘就业红娘’。”东桥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邓国华介绍道。
“就业之家”通过多种举措,为村民铺就了多元化的就业通道:精准摸排建台账:依托遍布各村的“就业之家”服务点和问卷调查,深入掌握村民就业意愿、技能水平,建立详细台账。谁是待业宝妈?谁想学技术?谁需零工?一目了然。岗位开发勤对接:积极对接本地企业、种植养殖基地等用人单位,广泛收集、筛选适配岗位信息,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定期发布。技能培训“强内功”:针对市场需求和村民意愿,组织开展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特色种养殖等实用技能培训,提升村民就业竞争力。“零工驿站”促灵活:搭建“零工驿站”信息平台,收集发布短期工、季节性用工等需求,为农闲劳动力、有碎片化时间的村民提供即时、便捷的对接服务,让打零工告别“碰运气”。重点帮扶“不断线”:对高校毕业生、脱贫户、监测户等重点群体,提供“一对一”就业跟踪服务和定期回访,动态掌握状况,精准施策帮扶,确保稳就业、促增收。
以“就业之家”为枢纽,以“宝妈车间”“零工驿站”等特色服务为抓手,湘东区不仅让村民在家门口端稳了“饭碗”,更织就了一张有温度、有力度的就业服务网,让“挣钱顾家两不误”的美好愿景在越来越多的家庭中成为现实。
记者手记
温暖抵达“最后一公里”的密码
像周香英这样的普通母亲脸上舒展的笑容以及她们话语间那份实实在在的安心感——“能接送孩子了”“家里有事随时能照应”“心里踏实了”。这份安心感,正是湘东区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被打通的关键成果。它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真正有效的就业服务,必须植根于对人、对家庭真实需求的深度理解与精准回应。
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需要的不仅是资金投入或平台搭建,更需要俯下身去倾听、设身处地思考、精准滴灌施策的用心与智慧。当服务带着温度,精准抵达每一个具体的需求,像周香英这样的笑容,就会成为乡村振兴路上最动人的风景。这份“家门口”的安心与幸福,正是衡量就业服务成效最温暖的标尺。
(编辑:李锡念)
来源:湘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