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中心>动态
动态 教育 法治 舆情 房产 视频直播 乡村振兴 公告 领导信息 今日头条

上栗县上栗镇:“上”善若水润民生 “栗”光灼灼照新城

发布时间:2025-07-22 点击数:15352

“才两年没回来,栗水河都清亮了不少,街边的老房子也穿上‘新衣裳’啦!差点认不出这是咱上栗。”刚从外地回来的李阿姨,站在焕然一新的街头,望着波光粼粼的栗水河和整齐翻新的屋舍,惊喜地感慨道。

这里是上栗县上栗镇,一座跃动着发展脉搏、浸润着文明新风的活力之城。坐拥58.9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5个社区,常住人口140052人。它不仅是县域中心,更闪耀着“全国文明村镇”“2025镇域经济中部100强”“江西魅力乡镇十强”等多项荣誉的光环。新老国道纵贯南北,萍洪高速穿境而过。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底色,让这里的蓝天绿树触手可及。漫步其中,斑竹山革命旧址的厚重、栗江书院的文脉与新城的活力交织,共同绘就着“中心强、生态美、百姓富、文明兴”的动人画卷。


思想铸魂,让理论之光照亮文明征程

理论是文明创建的“源动力”。上栗镇党委严格执行中心组“第一议题”制度,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示范带动全镇党员干部持续用力把党的创新理论学懂弄通做实。与此同时,领导干部带头学、带头讲,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屋场贴心会”,把“大道理”化作“家常话”。“以前总觉得政策理论离得远,现在不一样喽,”老党员张伯在屋场贴心会上笑着说,“干部们讲得透,听得懂,像聊家常!”一年来,数百场宣讲如春风化雨,覆盖数万群众,真正让党的好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凝聚起共建文明的强大共识。

机制创新,用精细治理筑牢文明根基

机制是文明创建的“发动机”。上栗镇巧织治理网络,创新推行“贴心包户三落实”机制。“有啥难处,跟楼栋长说,跟包户干部唠,准能帮上忙!”社区居民王姐对“贴心包户三落实”赞不绝口。全镇精准划分为16个片区,干部化身“贴心人”,开展“一对一敲门行动”,深入楼栋听民声、解难题。社区治理的“微改革”更接地气,千余场“屋场贴心会”“楼栋长会议”开在群众家门口,数千条诉求在一线发现、一线解决,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凝聚起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

基建提质,以城乡蝶变传递文明温度

基建是文明创建的“硬支撑”。上栗镇大手笔投入,全方位改善人居环境。“路宽了,灯亮了,连停车位都多了,现在出门方便多了!”开车上班的陈先生对交通改善感受最深。新城区建设展现新貌,近5亿元的投入让平安中路、胜利南路等重点道路焕然一新,口袋公园点缀其间。老城区改造焕发新生,南北街城市更新有序推进。“老破小”蝶变赢得民心,5.24万平方米小街小巷“白改黑”,投入3000余万元改造农贸市场,积极申报2.4亿元专项资金完成16个老旧小区改造,特别是为老旧小区加装了充电桩,“电动车充电再也不用‘飞线’冒险了!”居民们纷纷点赞。燃气管网延伸铺设,新增5处停车场、2400多个停车位,有效缓解“停车难”。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品质显著提升,群众生活更加便利舒心。

文化赋能,让文明新风浸润万家灯火

文化是文明创建的“强磁场”。上栗镇用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凝聚群众精神力量。“大地红之歌·百姓大舞台大家一起来”文艺演出、“移风易俗送戏下乡”、公益电影播放等活动的开展,让群众乐享家门口的文化大餐。“走快点,龙舟赛要开始了!”端午时节,栗水河畔人声鼎沸,乡亲们呼朋引伴,传统赛事焕发新活力。农家书屋书香弥漫,文艺演出遍地开花,精神食粮让乡村更有精气神。红色资源焕发光彩,斑竹山党性教育基地、新民烈士陵园成为理想信念的加油站,情景教学、重走革命路吸引着赣湘两地的干部群众前来学习。泉之源的“蝶变”之路,更展现了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图景。全年接待学习团体和游客130余批次30余万人

栗江流淌着岁月的歌,灯火映照着文明的韵。未来,上栗镇将继续手握“文明”之笔,饱蘸“实干”之墨,在这片热土上,奋力书写时代答卷,绘就“多彩上栗”壮丽篇章。

(编辑:李锡念)

来源:上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