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润赣鄱 粽香传情”2025年“我们的节日·端午”江西省主题活动在湘东举行
5月28日,“德润赣鄱 粽香传情”2025年“我们的节日·端午”江西省主题活动在湘东举行。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龚建文以及省直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各设区市有关负责同志参加。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舟,区委书记何超分别陪同。
5月28日下午,龚建文率观摩团一行在湘东区实地观摩交流。走进德立方·向善空间,“可看、可学、可参与”的创新机制让“好人文化”成为文明实践的鲜明底色。毗邻的新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了集理论宣讲、文化活动、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真正实现了“群众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独特的实践模式、服务举措收获了观摩团成员的一致称赞。
在湘东镇江口村,曾经荒芜的山坡,如今蜕变为零799艺术区,成为创意与灵感迸发的热土;三石竹艺工坊里,竹编手艺人指尖翻飞,让传统竹艺焕发新生。艺术乡建不仅扮靓了村容村貌,更培育了村民的审美素养,文明实践在这里真正成为“以文化人”的生动课堂,让观摩团真切感受到“艺术唤醒乡村”的无限可能。
观摩团最后一站抵达麻山镇横岗村。从横岗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到村史馆,再到电商孵化基地,村容整洁、民风淳朴、产业发展的新气象,让观摩团成员直观感受到了文明乡风建设带来的“蝶变效应”。大家一致认为“五四三”横岗模式为全省深化移风易俗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湘东样本”。
此次观摩,观摩团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议,深切感受到湘东区以文明实践为抓手、以移风易俗为切口,推动优秀文化与现代治理深度融合的创新探索与丰硕成果。从好人精神的价值引领,到非遗产业的实践赋能,再到乡村治风的基层探索,湘东区正以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创新实践,让时代新风深度浸润赣湘边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的精神动力与文明滋养。
粽叶飘香传赣鄱,龙舟竞渡颂端阳
在这艾草青青、夏韵悠长的时节
大家齐聚一堂
共赴“德润赣鄱 粽香传情”
2025年江西省端午主题活动的文明之约
5月28日晚
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主办,萍乡市委宣传部、湘东区委、湘东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德润赣鄱 粽香传情”2025年“我们的节日·端午”江西省主题活动非遗节目展演在湘东剧院举行。观摩团成员在湘东剧院观看非遗展演。

接下来,请和小编一起
在鼓乐铿锵、戏韵悠扬中
感受赣鄱大地的千年文脉吧
序《鼓载非遗·乡音如诗》通过铿锵有力的鼓声,正式拉开了节目展演的序幕。
【第一篇章:乡韵】
乡韵
萍乡渔鼓《湘东做东记》将湘东的山川美景、民俗风情、历史故事娓娓道来,不仅让观众在聆听中感受着这片土地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更传递了湘东人民对八方来客的诚挚欢迎与深情厚谊。
《山歌戏韵》中的曲调率真直接,节奏和旋律跌宕起伏,情感真挚而激昂,让人仿佛置身其中,听着那质朴无华的山歌,感受着那份来自土地的深情厚谊。
随后,舞台上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孩童们身着彩色服饰,手持翠绿的粽叶,轻盈起舞,动作流畅而富有韵律。舞蹈《粽享安康》串联起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与文化内涵,让观众在欣赏美轮美奂的舞蹈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端午节的独特魅力与浓厚氛围。
傩,被称为“中国舞蹈的活化石”。在湘东,傩文化正以全新的姿态焕发生机。原创情景表演《傩情》让观众见证了这一古老艺术的现代表达,共同感受了这场跨越时空的《傩情》对话。
【第二篇章——乡风】
乡风
乡风是乡村的灵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萍乡莲花落《移风易俗进万家》通过精彩的表演,展现了乡村移风易俗的新风貌,倡导了文明新风,让观众在表演中领悟到乡风文明的重要性。
萍乡这热土上孕育出了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黄海怀,他作曲的《赛马》家喻户晓。二胡齐奏《乡愁》《赛马》,既演绎了如泣如诉的乡愁,也奔腾出了万马嘶鸣的豪情,唤起了人们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与热爱。
节目《向文明say嗨》将歌唱与舞蹈完美融合,使整个现场沉浸在一片温馨而又热烈的氛围之中,让人们深切感受到了乡风的魅力与力量。
【第三篇章:乡情】
乡情
原创萍乡春锣《赞萍乡》,以激昂的语调、明快的节奏,吟唱着对萍乡的赞美之情。这首春锣不仅让观众领略到了萍乡传统艺术的魅力,更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湘东与种业的渊源深厚。原创情景剧《上下求索》通过故事叙述,展现了无数育种工作者不畏艰难、怀抱希望,为端牢中国饭碗上下求索、自力更生,也深刻诠释了“南繁精神”。
湘东皮影乃是江西一绝,花锣鼓更是赣湘边民俗文化的最好体现。《非遗里的中国梦》用湘东皮影+花锣鼓+戏曲表演的方式,让观众领略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随着激昂的《壮丽航程》旋律的响起,活动圆满地落下了帷幕。
千载端午风,激荡赣鄱情
活动以非遗为笔、文明为墨
用乡韵、乡风、乡情诉说着
江西人民在新时代的“非遗中国梦”
——守正创新,根脉永续!
愿非遗薪火永传
愿文明之花常开
(编辑:李锡念)
来源:湘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