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中心>动态
动态 教育 法治 舆情 房产 视频直播 乡村振兴 公告 领导信息 今日头条

筑牢神经健康防线——探访萍乡市人民医院“神经护卫队”

发布时间:2025-04-21 点击数:9928

萍乡日报专题报道《筑牢神经健康防线》

本文刊载于4月15日萍乡日报健康版

2025年4月11日是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近日,记者走进萍乡市人民医院采访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有关专家,了解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和规范治疗。


多管齐下全程综合管理


帕金森病(PD)是因颅内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减少,导致多巴胺合成不足,神经递质失衡。帕金森病的发展速度缓慢,早期症状轻微但会随着时间逐渐加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和非运动功能。患病早期往往难以察觉,多数早期患者会伴有睡眠障碍、便秘、抑郁等非运动方面的症状。事实上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对于帕金森病患者至关重要。这不仅能有效控制症状,还能显著延缓疾病的进展。

为让帕金森病患者提升对帕金森病全程管理的认知,推动规范化诊疗,4月12日,市人民医院举办世界帕金森病日健康教育活动暨第二届帕金森病病友论坛。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的专家们围绕帕金森病分享管理知识与临床经验,鼓励现场的“帕友”们树立信心,勇敢面对疾病,积极接受治疗。

“帕金森病的治疗,不是单一的‘服药’或‘手术’,而是需要药物、手术、护理、心理全程管理。”该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首席专家易飞在活动上介绍。如何帮助帕金森病患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疾病的自我管理,是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团队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为此,市人民医院“神经护卫队”通过内外联动,不断加强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筑牢神经健康防线。


从传统药物治疗向精准干预迈进

在帕金森病的全程管理体系中,神经内科是筑牢诊疗根基的关键力量。而当部分帕金森病患者出现药物疗效减退、症状波动等情况时,经过严格评估,神经外科接过“接力棒”,借助前沿技术与精湛医术,以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等手术方式,为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开辟新的治疗路径。


帕金森患者福音!机器人助力精准植入“脑起搏器” 萍医神外团队将精准度控制在0.1mm之内…(点击查看)


王爷爷(化名)患帕金森病多年,长期依靠药物控制病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药物疗效逐渐下降,肢体震颤及行动迟缓等症状明显加剧,生活质量受到极大影响。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专家团队对王爷爷的病情进行了详细评估后,决定采用DBS手术进行治疗。

该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赖丹介绍,DBS手术对精度要求极高,由神经外科机器人操作,调试及验证由机器人完成,通过三维影像融合与实时导航将电极植入,误差控制在0.1毫米以内,不仅缩短手术时间、提升安全性,还能精准规避血管和神经密集区,创伤小、恢复快。DBS手术的成功运用,标志着该院在帕金森病治疗上从传统药物治疗向精准干预迈进。


内外联动打造神经疾病攻坚利器

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病情的复杂程度常常超乎想象,单一学科的“单打独斗”已难以应对诸多棘手挑战。近年来,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的多学科联动模式,已成为攻克复杂病症的有力“武器”。

脑卒中是常见且危害大的脑血管病类型,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高的“五高”特点。2017年,市人民医院成立卒中中心,整合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院前急救、急诊科、影像科、检验科、介入科等多学科资源,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建立起高效的救治“绿色通道”。卒中中心打造脑卒中黄金“1小时急救圈”,患者进入该院大门到用上溶栓药的平均时间(DNT时间)只要35分钟,取栓有效率达到67%(国内平均值47.5%),在全省排行前列。

此外,针对颅内肿瘤、颅脑创伤、脑积水、帕金森病、面肌痉挛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该院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密切配合,开展多学科联动,实现了从精准诊断到个性化治疗的全方位服务覆盖。该院还专门开设了帕金森门诊,开展多学科协作模式,由神经内科医生负责药物治疗和病情评估,神经外科医生通过手术干预提供精准治疗方案。这一协作模式为每一位帕金森病患者提供了精准高效的治疗,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编辑:李锡念)

来源:萍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