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区:乡村学校勇逐梦 曲棍球坛夺国誉
温暖春日的下午四点,阳光斜照安源区茶亭学校操场。下课铃响,一群手持曲棍球棍的女生迅速集合,训练随即开始。她们步伐矫健,眼神专注,击球声与呼喊声在略显狭小的场地上回荡——这支乡村学校女子曲棍球队,正以她们满腔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体育传奇。
就在不久前,一则喜讯传遍了整个校园:国家体育总局手曲棒垒球运动管理中心公布了 “曲棍球后备人才基地(2025—2028 年)” 名单,茶亭学校赫然在列,并荣获 “中国曲棍球传统校” 称号。全国仅45所学校入选,作为江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村级学校,这份荣誉的分量之重不言而喻。

▲女子曲棍球队队员进行对抗训练
回溯茶亭学校曲棍球队的发展历程,那是一部充满汗水与拼搏的奋斗史。2018年11月,在各级党委、政府、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茶亭学校女子曲棍球队正式成立。从那一刻起,这群乡村女孩便踏上了追逐曲棍球梦想的征程。
2021年10月,首次征战全国赛的小姑娘们,在兰州一鸣惊人。面对各地强队毫不怯场,斩获全国赛一等奖第三名,让大家看到了这支乡村学校球队的潜力。
2022年8月远征内蒙古莫旗,再获全国第四名,并获评体育道德风尚运动队。
2024年7月辽宁大连全国青少年U系列曲棍球锦标赛(U12组)上,即便刚入队的队员年龄偏小、经验不多,但这群小姑娘仍咬牙坚持,奋战到底,最终获三等奖及体育道德风尚奖,李晗钰、黄思涵获个人体育道德风尚奖。
▲队员们进行角球训练
球队的屡屡战绩,离不开教练吴波的默默付出与悉心指导。训练场上,他犹如一位严谨的指挥家,不时吹响口哨提醒队员,手持单反相机,紧盯队员的动作,按下快门,捕捉每一个精彩动作。“成绩是全队努力的结果,关键在日复一日的坚持。”吴波介绍,队员们每天都会坚持训练,周末、节假日无休,春节也常坚守球场。谈及2024年那场比赛,他有些动容:“面对大多更高、更壮的对手,我们有几位孩子生病仍坚持上场,硬是扛住了压力。”多年来,吴波用五个硬盘存下近4TB照片和影像,记录队员每一次训练、比赛的瞬间。这些资料,既是孩子们成长的见证,更是乡村体育教育发展的生动缩影。
谈及学校曲棍球发展的缘起,该校负责人彭建军感慨万千:“我们是乡村学校,条件有限,球场也小,很难像城里学校那样开展足球、篮球这类热门体育项目。机缘巧合下,我们结识了吴波教练,他曾是曲棍球专业运动员,特别热心,在他的帮助下,和学校一道建起了这支队伍,还带队参加各类比赛,这一晃都七年了。”
在江西省大力实施青少年体育振兴行动的大背景下,多年来,这支曲棍球队还得到了所在乡镇高坑镇的大力支持,镇里每年统筹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器材购置、场地修建维护,为球队解决后顾之忧。如今,茶亭学校已将曲棍球元素融入校园文化,设立了曲棍球荣誉墙和文化墙,大课间也加入了曲棍球操。尽管学校人数不多,但已建立起了完整的女子曲棍球梯队。
▲面对镜头,队员展露自信的笑容
在训练现场,记者还采访了刚刚升入五年级的主力队员李玉驰和六年级的奚雅宣。“去年比赛印象最深的就是被球打到了脸,当时好痛,第二天还发烧了,但我觉得自己还能上场,就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李玉驰一边说着,一边下意识地摸了摸额头,仿佛还能感受到当时的疼痛。奚雅宣也回忆道:“7 月那会的大连天气闷热、湿气重,比赛时我也生病了。可我们全队都在坚持,大家互相打气,我觉得自己更不应该放弃,那时候就只有一个想法,赢得比赛。”曲棍球带来的改变不止于赛场。一旁的小队员们也纷纷表示,练曲棍球后体质增强,更重要的是学会了面对困难不退缩。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成为她们成长路上战胜困难、永往无前的强劲支撑。
夕阳西下,训练结束的队员们列队离开,手中的球棍在余晖中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支乡村曲棍球队,从乡村学校的操场出发,迈着坚实的步伐走向全国赛场,用坚持与热爱诠释着体育精神,绽放出属于她们的蓬勃朝气。
(编辑:李锡念)
来源:萍乡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