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地区首例!突发“恶性高热”险象环生 他在萍乡市人民医院得到成功救治!
一次全身麻醉手术
患者额面部开放性损伤伴休克
术中突发40℃高热 病情危重
手术团队第一时间快速精准识别
迅速投入“教科书”式有效抢救
通过一系列快速干预
终让患者转危为安
3月下旬,29岁的周先生(化名)被刀砍伤,导致左侧面颈部出现了一道长30公分的大块创伤,伤口周围的颌外动脉、枕动脉、面静脉等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裂,并伴有失血性休克,情况十分危急。
接到患者后,萍乡市人民医院立即进行了清创止血和缝合,血管器官保护,整形恢复。同时,该院口腔颌面外科、麻醉科、急诊创伤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检验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等各学科专家扩大会诊,迅速进行急诊手术。
从面部、颈部清创止血开始,血管缝合、局部修复,左手尺神经和肌腱断裂修复、清创缝合、固定……手术一切顺利,患者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可待到麻醉和手术历时三小时后,却突然出现了异常情况。患者的体温突然急速升高到40.6℃,血氧下降到80%,同时,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急剧升高至165mmHg,这表示患者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CO2)正在增加。心动过速,心率最快达156次/分,并伴有血压下降,脸色已出现紫绀状态……一系列指标及症状都在向医护人员们发出警报。
“太罕见了!”突如其来的变化,令在场的医护人员都倒吸一口凉气。如果不及早找出原因,果断采取紧急措施,患者将随时面临生命危险。
危急关头,萍乡市人民医院党委委员、麻醉科主任彭洪临危不乱,带领科室团队,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第一时间给出了精确诊断——恶性高热!
恶性高热
恶性高热是一种极其罕见的遗传性肌肉代谢异常。患者平时无异样,但接触特定麻醉药物后,会出现持续性肌肉代谢亢进,继而表现出“两高一紧”症状,包括肌肉强直、紧张,PETCO2和体温升高。其体温能迅速飙过42℃,常规降温措施往往无效。如果抢救不及时,死亡率为百分之百。因此,也称之为“麻醉医生的克星”。
恶性高热,这不仅是萍乡市人民医院的首例,也是近几十年来整个萍乡地区的首例患者。
一场争分夺秒的抢救就此打响。麻醉科手术团队即刻对患者进行物理降温,插胃管,降心率,升血压,调控身体机能。这时,手术室护士迅速准备好大量的冰袋、冰盐水,对患者进行身体内外物理降温,认真执行好抢救的每一个医嘱。口腔颌面外科黄仁财医生、创伤骨科王长庚医生和胡小辉医生等也积极投入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救治当中。
除了普通物理降温外,通过胃管内打0度500毫升以上的冰盐水,麻醉科彭洪主任带领团队对患者进行了过度通气、补液、利尿、纠正高钾血症,稳定心肌细胞膜;纠正心律失常,维持心脏正常节律;同时监测血钾水平、维持血压等一系列的处理。
整整2个小时!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患者终于转危为安,CO₂分压降至38mmHg,体温降至38.4℃,生命体征稳定。术后转入ICU病房继续监护治疗,第一天便拔除气管导管,第二天转回口腔颌面外科病房。
(图片已进行处理)
什么是恶性高热?
恶性高热是一种极为罕见且极其凶险的高代谢性疾病,它是目前所知的唯一可由常规麻醉用药引起围手术期死亡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为1/10万,死亡率高达80-90%。
恶性高热易感者的骨骼肌细胞膜发育缺陷,患者平时并无异常表现,但在全麻过程中接触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如氟烷、安氟醚、异氟醚等)和去极化肌松药(如琥珀酰胆碱)后,使肌细胞浆内钙离子浓度迅速增高,使肌肉挛缩,产热急剧增加,体温迅速升高。同时产生大量乳酸和二氧化碳,出现酸中毒、低氧血症、高血钾、心律失常等一系列变化,严重者可致患者死亡。
彭洪主任介绍,由于恶性高热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所以预防很关键,应特别注意有无肌肉病、麻醉后高热等个人及家族史。对可疑患者,应尽可能通过术前的精准与筛查和术中监测,掌握有效的治疗方法,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一致命疾病的发生。
(编辑:李锡念)
来源:萍乡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