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岐山千坵田的传说
杨岐岭上千坵田,关下关上山相连,
中塅新坝隔水库,西安南源通保护,
金鸡脚下卯田垅,黄冲水井到太坪。
此诗介绍的是八十年代杨岐乡一十四个行政村名和地理位置。千坵田是杨岐山廿四景中唯一被命名为行政村的景点,千坵村是杨岐乡唯一以景点命名的村庄。
千坵,又名千坵田(坵,指用田塍隔开的水田,非千“丘”田),位于杨岐山东南麓,距杨岐普通寺两公里,紧邻宜春水江。屋场内百栋房屋依山而建,逐层升高,有江南“布拉宫”之称;屋场外,梯田千坵,风景如画,与婺源篁岭媲美。无论作为上栗通向袁州的开元古道必经之地,还是作为封建王朝时代管辖天井、丁坑、前后古塘等七地的保公所之所在地,以及作为解放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湘赣边界挺进纵队第二大队革命根据地,千坵田总是以独特魅力深植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蕴含先民智慧与进取精神的千坵田传说,启迪着我们回望过去,探索未来。
话说汉灵帝时,朝庭腐败无能,加上连降洪旱两场大灾,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时许都有一人,姓许、名琰、字汝玉,乃颖阳许由(许姓始祖)之后,为人慈仁,深明医道,乃罄其家赀,置丸药救饥四方。献帝初年,黄巾“贼“起,天下大乱,许都又遭大荒,其子许肃,将仓谷尽数周济乡邻,挈家避乱江南,择居豫章之南昌。吴乌赤二年,许肃妻何氏梦金凤衔珠坠于掌中,吞而有娠。八月十五,产下一子,异香满堂,红光照人。父母乃取名逊,字敬之,即真君也。
真君生而颖悟,形端骨秀,拜师读书,一目十行,作文写字,不教自会,世间无有能为之师者。一日射鹿,鹿胎堕地,母鹿舔其崽而亡。怆然感悟,弃书不读,慕修养学仙之法,不辞路途辛苦往西宁州拜谒地仙吴猛,受业于门下,始知仙有“五等”,法有“三成”,传得三清法要。与郭璞(风水祖师)访遍江南,择洪州西山作为修炼之所。西晋太康年间,真君四十二岁时,朝廷屡加礼命难于推辞,出任四川旌阳县令,任上爱民如子,恩及百姓,人称“许旌阳”。孰料五胡乱华,战乱迭起,朝庭昏暗,谗谄横行,闻君子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遂解官东归。
此畜生能千变万化,呼风唤雨,握雾撩云,或坏人屋舍,或食人血精,或覆人船舟劫人钱财,或化为人形奸淫妇女……到处为非作歹,损害生灵。生有六子,子亦生子,十年间子孙千余,兼之族类蛟党甚多,飞扬跋扈,耀武扬威,欲把江西化为大海,杨岐岭作钓鱼台。人称其为“孽龙”。
一日,真君炼丹,有蛟党辄兴洪水,湮其丹室,真君遣神兵擒之钉于石壁之上。孽龙闻知杀了他的党类,一呼百应,率领百十个蛟党与真君决斗,真君此时法力尚浅不能降伏。遂前往金陵丹阳谒见女真谌母为师,悉获铜符铁券、金丹宝鉴,并正一斩邪之法、三五飞腾之术及诸灵章秘诀。遵旨又将道法传授吴猛,吴猛反拜真君为师。自此,真君始有飞腾变化之术,一路仗剑斩杀蛟党,孽龙不敌,蛟精余党尽诛。
真君屡败孽龙,仙法愈显,名传海内,上千人欲求拜于其门下受业,真君削炭化为美妇人夜散寝处,次日验之,未被炭污染者施岑、甘战等十人收为徒弟。各持神剑,常待左右,诛蛟斩蛇,时刻相从。
孽龙逃往长沙郡,闻知刺史贾玉家生有一女,貌美多姿,乃化作美男子,献奇珍异宝结识于贾玉,贾玉见其丰姿美丽,礼貌谦恭,琴棋书画件件皆能,弓矢干戈般般惯熟,于是将女儿许配于他。成亲之后,平时挂号经商买卖,春夏孑然外出,秋冬重载金银财宝而归,实则覆人舟船劫人钱财所得。孽龙虽潜居长沙享受荣华富贵,但子孙蛟类皆被真君所灭,怨恨难消,遁地前往南昌,化为一黄牛卧于城外沙碛之上,欲大兴洪水,湮没城郡灭真君之族。真君与弟子周览城邑三年,遍寻蛟孽,不想这孽龙自来送死,仍化为一黑牛与其相斗,趁牛力倦之际,施岺一剑正中黄牛左股,甘战一剑斩及一角,黄牛奔入城南井中,真君等人蹑其踪迹,一路追赶。
孽龙欲逃回长沙养伤,又恐真君捣其巢穴,逃至宜郡萍邑杨岐山脚下,疼痛不已,便探出头来观看,即宜春中棚观洞。见山顶祥云笼罩,紫气覆盖,静溢之处有一座柴门小庵,乃化为樵夫,谎称砍樵所伤,迷途难归,恳请庵中尼姑看其伤口。此庵名叫三尼庵,仅师徒三人。尼姑不知是妖孽所化,心生怜悯,视如至亲,借得白云、鱼龙、潭泉三庵之糙米做饭,挑取乌龟潭之甘泉沏茶,采集寒婆崖之灵草制药,悉心照料,或敷药以疗其伤,或喂食以续其命,昼夜不息,不辞辛苦。三月后孽龙伤愈,预知真君即将赶至,拜谢庵中尼姑曰:“蒙承师傅救命之恩,无以回报,庵处深山之中,尔等衣食为艰,今夜撞钟擂鼓,容吾造粮田百十亩报答”。
待得酉牌时分,太阳落山,月光升空,孽龙闻钟鼓之声便驱云使雷,狂风顿起,地动山摇,土木自动,孽龙手抓一下一坵田,足顿一下一坵田,尾扫一下一坵田,初时,钟鼓之声平稳,造田斟酌,故田大;而后,尼姑闻得庵外声响甚是胆怯,撞钟擂鼓愈急,孽龙造田亦急,故田小……。直至东方渐露鱼肚白,钟鼓声止,庵外万籁俱寂,三尼姑方敢掩开庵门,只见:从山顶至山腰,从山腰至山脚,密密麻麻布满梯田,或方或圆、或宽或窄、或长或短、或大或小,错落有致,层层叠叠镶嵌在山坡。岸矮坵大之田在上千坵,岸高坵小之田在下千坵,上下千坵共两千余坵。有诗赞云:
梯田层叠似天梯,斗笠细小映朝晖。
蓑衣形似田间绿,镰刀弯月共相依。
孽龙垂泪不辞而别,径回观洞,真君飘落观洞之上,即仙人桥(似桥非桥,人行其上如仙人路过)。孽龙钻地而逃,即湮水洞。真君一剑砍下,即杨岐垅。真君急于追赶孽龙,匆忙之间不慎落下一剑,即杨岐寺对门一字岘。见孽龙在前,真君连砍四十八剑,即四十八窝。孽龙慌忙又遁山万米而逃,即孽龙洞。出洞后又饥又饿,化作壮汉,见桥头有一面摊,一位老妪正在对锅下面,买得热面一碗狼吞虎咽。须臾之间,真君赶至,孽龙欲逃,怎料铁链已锁住其五脏六腑,动弹不得,活活擒之,此处即吊心桥。原来老妪乃观音菩萨变化,特来助真君一臂之力。真君遵菩萨法旨,押着孽龙回到长沙,即长沙回龙山。真君以法水喷孽龙三子,三子皆为小蛟。其妻此时亦欲变幻,真君取神符烧入水中让其服之,故得不变。真君谓贾太守曰:“蛟精所居之处,其下即水,可速徙居”。迁毕,果陷为潭,深不可测。真君使法将三小白蛟镇之于此。蛟者,即沙(古沙鲨通用)鱼,隐于深潭地洞之中谓“潜蛟”;“潜蛟”修炼千年便是“走蛟”,可入海化龙。镇白蛟之处即长沙白沙井,井底直通豫章。泉水从潭底汩涌,四季不断,清澈透明。有诗为证:
无锡锡山山无锡,平湖湖水水平湖,
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
真君除荡妖孽,功满乾坤,玉帝依太白金星所奏,授九天都仙大使、兼高明大使、封孝先王。膺天诏而拔宅,携家属、弟子四十二人及鸡犬升天。故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宋政和二年,宋徽宗偶染重疾,久治无效,昼寝恍然一梦,梦醒病愈,乃令近臣将图经考之,见洪州西山有真君修炼遗迹,诏造真君行宫,塑真君宝像,尊号曰:“神功妙济真君”。后世尊称“许真君”。
孽龙所造千坵田,历史名传千百年。
旱田无水没收入,真君剑化出清泉。
(编辑:李锡念)
来源:昭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