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丹丹:一片丹心向阳开
开垦荒山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作为一名外来媳妇,何丹丹人如其名,怀揣一片丹心,以满腔热情耕耘在青山镇大城村这片沃土上。自2017年成立萍乡市启点种养专业合作社以来,为周边百余名村民提供工作岗位,发放工资100余万元,走出一条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生态致富路。
“包”山头垦荒野,油茶产业“添绿生金”
2011年,从湘东区老关镇嫁到大城村的何丹丹偶然间听说村里400余亩闲置的荒山正在出租。尽管自己在厂里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她决定上山搞出点名堂来。
何丹丹在果园中劳作
初春的山间春意盎然,何丹丹开着车行驶在蜿蜒的山路,带领记者来到山顶的合作社参观,郁郁葱葱的油茶林尽收眼底。
“记得第一次上山时,这条路可真是个挑战。”回忆过往,陡峭泥泞的山路给她满腔的热情泼了一盆冷水。要致富,先修路。何丹丹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个人出资60余万元修了一条1500余米的道路上山。路修好了,在这些荒山荒坡发展什么样的产业,着实让何丹丹动了一番脑筋。
一开始,何丹丹打算利用光照充足的优势,因地制宜种油茶树,并在油茶林里养殖山羊、鸡鸭鹅等。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病让她的鸡鸭鹅损失惨重。同时,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加之销售渠道有限,即便产品优质,也难以在市场上脱颖而出,行情的持续低迷让她的销售之路举步维艰。
但何丹丹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反复寻找失败原因。她总结道:“搞农业,不仅靠天,更在人为。”后来,她不断钻研技术,设法拓宽销售渠道,带领周边村民走上致富路。
勤钻研善思考,市场广阔销路畅通
经历过挫折后,何丹丹深知农业技术的重要性,时常跑去别的农场实地考察,同时利用网络查阅最新资料,更多的时候还是喜欢阅读农业技术书籍。
除了看书,何丹丹最大的爱好是拍抖音。她敏锐地洞察到线上平台的潜力,将自家的农产品通过生动有趣的短视频分享给广大网友。漫山遍野的油茶树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鸡鸭鹅成群结队在林间觅食……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吸引了大量网友咨询,为她的农产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
合作社员工围坐一堂,共同讨论合作社未来的发展方向
“合作社已经步入正轨,接下来该如何把这篇‘文章’写得更好,大家有何想法?”今年2月,何丹丹和几名老员工围坐一起,探讨合作社未来的发展方向。“近些年,中草药市场不错,我觉得可以试试”“可以开挖两口池塘养鱼”……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畅所欲言,助力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
如今,何丹丹的合作社已经拥有400亩油茶林、1万余只鸡鸭鹅。此外,她积极探索更多的增收途径,种植艾草等中药材、开辟高山鱼塘……在何丹丹的带领下,这个小小的合作社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圆乡亲增收梦,实干助力乡村振兴
“钟叔,在家吗?上山干活啦!”2月27日,何丹丹像往常一样去接与她一同上山劳作的员工们。
4名合作社员工年龄比较大,不会开车,而且住在山脚下。何丹丹每天要接他们一起上山。今年62岁的钟萍便是其中之一。从事油茶栽种、收摘和打草、施肥等工作的他每月能领到3000元工资。这对于农村老人来说是一份难得的保障。
“看,那边的山坡上,那200多只羊,是脱贫户刘勇家的。”何丹丹一边熟练地驾驶着车辆,一边指着远处悠闲吃草的羊群,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何丹丹和合作社员工一起上山
如何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何丹丹念兹在兹。为此,她的油茶林、中药材基地和养殖场需要零工时,便立马向村委会报告,让村委会联系村民来做工。此外,她还无偿将40余亩山地提供给脱贫户刘勇养羊。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这是何丹丹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接下来,何丹丹计划继续扩大油茶种植面积,同时开展玉米、红薯等杂粮种植,带动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编辑:李锡念)
供稿:宣传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