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中心>动态
动态 教育 法治 舆情 房产 视频直播 乡村振兴 公告 领导信息 今日头条

安源区白源街:解锁水生态“向好密码” 绘织人水和谐生态画卷

发布时间:2025-02-26 点击数:12811

“河还是那条河,却已大变样。曾经,河面漂浮物清晰可见,河水浑浊;如今,水清岸绿,令人心旷神怡。”安源区白源街大陂村村民欧阳斌说道。

白源河,贯穿白源街全境,是白源街重要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来源。近年来,白源街以“河长制”工作为总抓手,开创水岸共治、标本兼治、城乡同治工作新局面,生态环境改善成效显著,绿色发展蹄疾步稳,展现出“人水和谐、生态惠民”的新面貌。如今,这里绿树成行、水清岸绿,傍晚时分更是群众漫步的好去处。


巡治发力

推进河长制度“有名有实”

美丽幸福河湖从哪里来?离不开各级河湖长长年累月脚踏实地的巡查。

一大早,白源街白源村村级巡河管护员刘树清正在清理河岸上的垃圾,处理完垃圾,刘树清翻开手中的工作日志,记下刚才巡河中遇到的问题……为压实治水工作责任,白源街建立由街道和村主要领导担任河长的工作机制,健全管理范围明确、功能区划清晰、责任落实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体系,强化“河长制+网格化管理”机制,持续壮大“民间河长”、护河志愿者队伍,倡导全民共管共治,实现从“单兵突进”到“协调发力”的转变。

从实行河长制起,街道设立河长日,通过建立“每日巡查、交办督改、拍照反馈”等制度,长效抓好河长制工作,确保全域水质长期稳定达标。同时,坚持水岸联动,深入开展“清四乱”专项行动,集中整治河道沿线的畜禽养殖场,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设施,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河长的巡河履职的脚步行稳致远,巡护每天都在进行,实现了河湖管护链条全覆盖。据统计,2024年,全街三级河长共巡河100余次,累计发现问题25个,完成整改25个,有效解决大批影响河湖健康的重点难点问题。


精准治水

绘就“河清海晏”美好图景

精准管控是白源街治水工作的关键一招,也是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法宝。

漫步在白源河岸,四周绿意盎然,尽显河湖的自然之美与宁静祥和。近年来,白源街坚持底线思维,筑牢水安全基石,启动白源河水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实施堤防加固、河道疏浚、支流治理等工程,在河道两侧修建小型堤防,岸线加固1.136千米,改造陂坝1座,实施后可保护人口2万人,保护耕地0.52万亩,洪水标准提升为20年一遇;投资73万新建凯光水坝和水闸一座,投资53万新建浆砌石挡墙170米,投资500余万新建萍安钢原水池生态岛11座,逐步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目标;实施小流域“两清一护”综合治理工程,河道清淤3000余立方,及时清除行洪障碍,全面加强白源河安全运行管理。

“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街道连年开展污水直排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建立起“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单位”全链条监管模式,有效遏制了污水直排问题。在综合整治排查入河排污口的同时,加大对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设施,完成6个污水处理站点建设,出水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解决了周边一万余名群众的生活污水处理问题。


民生为要

确保“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生态环境是一个综合体系,为让白源河沿岸“长”出美丽新内涵,街道精心做好“人水关系”这篇大文章,以水为媒,融合文旅,投资83万建设河长制主题公园,铺设草皮5400平方米,种植乔木80余颗,安装各种标识牌20块,新建游步道4118米,新建绿化带7900平方米,并在河长制主题公园普及河湖长制及河湖管护知识,推动人人参与河湖生态保护,促进水与城共美,人与景共生。

为让“生态佳”到“生态+”,白源街利用建设河长制主题公园的契机,依托凯光新天地生态旅游区和大陂村丰富生态资源,对沿线景观进行改造升级,打造集乡村休闲、露营拓展、民宿餐饮为一体的文旅消费新业态,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在白源河沿线区域建设的拾光营地,以自助露营模式对游客开放,借此带动乡村旅游的辐射提升,变美丽河湖为美丽经济……“曾经的白源河又脏又臭,下雨内涝,现在‘垃圾河’成了‘景观河’,村民做点小生意,家门口就能赚钱!”村民李福高兴地说。

水常清,岸常绿,产业兴,百姓富,一泓清水带来的幸福感,正流淌在百姓日常生活中。

(编辑:李锡念)

来源:白源街